學術活動
大氣海洋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 enabling discipline
浏覽次數:
主講人: 蔣靖坤 教授
地點: beat365北樓547室 (騰訊會議ID: 606 8465 6244)
時間: 2021年3月31日(周三)15:00—16:00
主持 聯系人: 趙春生 zcs@pku.edu.cn
主講人簡介: 蔣靖坤教授現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環境模拟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清華大學分室主任。從事氣溶膠測量和顆粒物成因研究。承擔了基金委重大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等任務,主持建設北京懷柔科學城空地一體環境感知與智能響應研究平台。發表SCI論文14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國際氣溶膠領域Smoluchowski獎和亞洲青年氣溶膠科學家獎。任Aerosol Sci Technol副主編和ES&T Letters編委。

摘要:新冠肺炎的全球傳播使得氣溶膠一詞被公衆所熟知。盡管人類自開始用火起就近距離接觸黑碳氣溶膠,但氣溶膠一詞在上世紀初才被提出,上世紀中期蘇聯科學家Fuchs發表《氣溶膠力學》著作後逐漸被廣泛使用。氣溶膠研究天生就有着跨學科的特點,重點包括顆粒物的形成、遷移、轉化、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測量和調控等。密切結合了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在環境科學、大氣科學、醫藥衛生、材料工程、建築環境工程、化學工程、熱能工程、核反應工程等都有着廣泛應用。本報告以氣溶膠儀器研發與應用為例讨論基礎研究助力開發新儀器,而新儀器又幫助獲得氣溶膠科學的新認識。

報告人簡介:蔣靖坤教授現任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環境模拟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清華大學分室主任。從事氣溶膠測量和顆粒物成因研究。承擔了基金委重大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等任務,主持建設北京懷柔科學城空地一體環境感知與智能響應研究平台。發表SCI論文14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國際氣溶膠領域Smoluchowski獎和亞洲青年氣溶膠科學家獎。任Aerosol Sci Technol副主編和ES&T Letters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