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大氣海洋
綜合衛星可見光、紅外、微波信号 遙感植被含水量特征及其應用
浏覽次數:
主講人: 李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地點: 物理大樓北樓547室 (騰訊會議ID: 606 8465 6244)
時間: 2021年4月7日(周三)15:00—16:00
主持 聯系人: 趙春生 zcs@pku.edu.cn

摘要:植被含水量是反映植被生理機能的重要指标、是控制植被-大氣之間碳、水交換速率的重要控制因子,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森林火災的發生概率、火災強度等。然而通過地基手段無法實現大範圍、長時間監測植被含水量,衛星遙感是唯一可行手段。傳統的可見光和紅外遙感方法通過植物所含葉綠素的選擇性吸收原理監測植被葉面積信息、間接推算植被含水量,且監測隻能在晴天無雲情況下進行,時間間隔大。本研究利用地表和植被所釋放的微波輻射作為主信号源,利用植被所含液态水對微波信号的改變,直接遙感植被含水量因子。利用同步觀測的可見光、紅外信号反演雲水參數,用于微波輻射傳輸計算,在晴天和雲天都可以實現對植被含水量的反演。目前已将該方法應用于Aqua 衛星、GPM衛星、風雲3B衛星,獲得了不同時空覆蓋範圍的反演産品、研究了中國地區植被含水量的時空變化特性。本研究還進一步發展了基于該産品定量反演中國及周邊地區水汽蒸騰率的方法,并将結果與Asia-Flux站點、MODIS ET産品進行了比較分析。另外,還将該産品應用于森林火災研究、森林釋放揮發性有機性氣體研究。

報告人簡介:李銳,安徽桐城人,2005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空學院獲博士學位。随後在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從事博士後研究,後晉升為Full Research Scientist。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雙聘教授、博導;加拿大魁北克大學森林研究所兼職教授、博導(2016-2023);世界氣象組織(WMO)天氣研究計劃(WWRP)中國委員會委員、國際氣象學和大氣科學協會(IAMAS)中國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大氣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安徽省氣象學會常任理事。主要研究氣候系統中的水循環及能量平衡過程,緻力于發展先進的多源衛星遙感方法和數據集;并将其應用于氣候系統研究。目前工作重點:1)發展森林植被含水量的多源衛星遙感方法,并将其應用于大區域森林蒸騰率估算、森林火災相關研究; 2)利用衛星遙感和模式模拟研究沙塵和火災釋放氣溶膠對大氣的影響;3)發展降水潛熱垂直廓線的物理反演算法,并以此理解潛熱對區域天氣、大尺度大氣環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