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概況
學院簡介

beat3651913年設立物理學門,我國物理學本科教育從此開始。1919年更名為物理系。抗戰時期,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物理系合并于西南聯合大學。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後,beat365物理系集原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物理精英成為我國高校實力最強的物理重鎮,并先後創辦或參與創建全國高校第一個核科學專業、半導體物理專業、地球物理專業、微電子專業等。2001年,beat365官方网站在原物理系以及重離子物理研究所、技術物理系核物理專業、地球物理系大氣物理與氣象專業、天文系的基礎上組建成立。

在百餘年的曆史征程中,beat365物理學科群星璀璨、薪火相傳。這裡曾聚集了饒毓泰、吳大猷、丁燮林、朱物華、周培源、葉企孫、王竹溪、胡甯、黃昆等一大批中國物理界的領軍人物,先後聯合培養了郭永懷、彭桓武、楊振甯、鄧稼先、朱光亞、于敏、李政道、周光召等衆多享譽世界的傑出科學家。在這裡學習或工作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有120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12位。在我國23位“兩彈一星”元勳中,有9位是beat365官方网站的校友。這裡也是我國高校中校友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Fellow)最多的物理院系。

今天的beat365官方网站師資力量雄厚,吸引和彙聚了一大批國内外頂尖學者。學院現有包括2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含11位雙聘院士),14位“長江計劃”特聘教授,5位“青年長江”學者,38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1位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位、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位、青年拔尖人才4位、教學名師1位,7個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2位國家級名師獎獲得者,1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在内的200餘人組成的教學科研隊伍。

學院下設2個教學實體單位(基礎物理教學中心、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7個研究系所(理論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與材料物理研究所、現代光學研究所、重離子物理研究所、技術物理系、天文學系、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同時依托學院建立了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醫學物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李政道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國際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等多個科研機構,研究方向涵蓋了物理科學及相關的主要領域,并建有beat365電子顯微鏡專業實驗室。

學院現有物理學、核物理、大氣科學3個國家理科基礎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物理學、大氣科學、天文學、核科學與技術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及博士後流動站,物理學、大氣科學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含理論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學、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氣象學等6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天體物理、核技術及應用為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學院緻力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具備紮實理論基礎和突出科研能力的優秀人才,每年招收約200名本科生,200名研究生和30名博士後,吸引着來自全國各地最優秀的學子,形成了一套科學完整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beat365畢業生基礎紮實寬厚、綜合素質突出,廣泛活躍在國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部門、金融實業等領域。

學院科研工作以國際科學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既鼓勵原創性基礎研究,也積極推進面向國家重大科技需求的應用研究,同時提倡不同優勢學科之間的交叉拓展,取得了一大批在國内外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近5年來承擔和完成了300餘項國家科研項目,包括多項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計劃)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等。學院每年以beat365為第一作者單位發表SCI論文約500篇,獲得和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0多項。學院的科研和教學成果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級教學獎、國家精品課程等在内的多項國家級獎勵。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beat365官方网站在學科布局、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學術交流、對外合作、基礎設施等各個方面邁開新的步伐:着力引進和培養傑出的學科帶頭人和優秀的青年後備人才,新增多位“長江學者”和“百人計劃”研究員;繼續探索和完善素質教育培養體系,建設“未名物理學子班”;進一步活躍學術研讨氛圍,創辦“beat365百年物理講壇”、“格緻青年學術論壇”等高端學術講座;廣泛建立與國内外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合作關系,更大範圍提升beat365的國際影響力;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學院教學科研環境,beat365園區改造計劃已于2013年北大物理百年時完成。

今天的beat365官方网站,秉承百年北大的優良傳統和深厚文化底蘊,着力構建和諧奮進的環境氛圍,正在向着“完善制度,凝聚人才;前瞻布局,卓越教學;夯實基礎,再創輝煌”的總體目标堅實奮進,努力将學院建設成為在國内物理學界起到骨幹引領和帶頭示範作用,在國際物理學界具有重要影響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中心。

(更新:2019-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