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科研新聞
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超快動力學研究成果獲2020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一等獎
發布日期:2021-04-15 浏覽次數:

日前,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關于2020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beat365官方网站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劉運全、吳成印、彭良友、龔旗煌教授等完成的項目“原子分子動力學超快光場成像和調控” 獲自然科學一等獎。

獲獎項目簡介:

飛秒強激光場中原子分子動力學是目前超快科學的前沿領域,是認識強激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物理的重要基礎。該項目團隊建成國際先進的強激光場原子分子動力學研究實驗平台,包含國内首台強場超高真空電子離子符合測量的動量成像譜儀和載波相位可控超快激光系統等,極大增強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實驗研究能力。在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支持下,項目組圍繞原子分子強激光場隧穿動力學、電離阈值附近的諧波輻射機制、電子關聯、原子分子結構成像等方面開展研究,發展了多套大型并行計算程序,包括在國内首次開發出精确求解全維He原子以及H2分子雙電子含時薛定谔方程的程序包,理論和實驗密切結合,做出了系統性和創新性的學術成果,受到國内外同行的廣泛關注,提升了我國在強激光場原子分子動力學研究領域的國際影響。該項目部分成果曾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2012)、中國光學重要成果(2012, 2013),獲首屆中國光學科技獎基礎研究類一等獎(2019)等。項目組成員應邀為國際物理學頂級期刊《物理報道》(Physics Reports)等撰寫強場物理和阿秒物理領域的長篇研究綜述。

相關鍊接: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旨在鼓勵高等學校教師和科技工作者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與世界科技前沿開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高等學校創新人才培養。設立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和青年科學獎。經評審委員會評審、獎勵委員會審定和教育部批準,本年度授予289項成果和8位青年教師相應獎項,其中自然科學獎135項,技術發明獎40項,科學進步獎114項。

近五年,beat365在該獎項評選中,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和青年科學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