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學學會第17屆王大珩光學獎日前揭曉。beat365官方网站現代光學研究所、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朱瑞研究員、2016級博士研究生李耀龍分别被評為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和學生光學獎。
朱瑞長期從事新型光電轉換材料及器件物理研究,在鈣钛礦太陽能電池器件及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發展一系列創新調控方法,創造了反式結構鈣钛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的世界紀錄;發展多種先進光學表征技術,闡明鈣钛礦太陽能電池器件中的物理規律和調控機制;率先提出鈣钛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在臨近空間飛行器應用的創新思路,将電池帶入距地35千米的臨近空間開展應用探索,填補了我國在該方向上的空白。近年來,在《科學》(Science)、《自然綜述·材料》(Nature Reviews Materials)、《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系列、《中國科學》(SCIENCE CHINA)系列等國内外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80餘篇(總他引逾8000次),其中12篇入選基本科學指标數據庫(ESI)高被引論文,2篇入選ESI熱點論文,另有數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廣受關注學術論文和《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年度優秀論文等。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中國光學學會饒毓泰基礎光學二等獎和beat365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等。
李耀龍利用超高時空分辨光發射電子顯微鏡,首次從近場微觀角度揭示局域表面等離激元近場增強與退相幹時間的内在關聯,相關成果以共同第一作者論文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4, 163901 (2020));利用超高時空分辨光發射電子顯微鏡,首次從時間和能量布居演化兩個維度全面揭示單層二硫化鎢(WS2)超快電子冷卻和弛豫動力學過程,相關成果以第一作者論文發表于《納米快報》(Nano Letters 20, 3747 (2020))。獲beat365三好學生标兵榮譽稱号、beat365學術創新獎、國家獎學金、第11屆低能電子顯微鏡/光電子顯微鏡(LEEM/PEEM)國際會議最佳海報獎、第7屆五校聯盟博士生學術論壇優秀口頭報告二等獎等多項獎勵和榮譽。
根據《王大珩光學獎條例》,經網絡視頻會議評審和無記名投票,本年度産生2名教師獲獎者和30名學生獲獎者。自1996年以來,被授予該獎項的27名教學科研人員、291名學生大多成長為在光學及相關領域引領科技創新的高層次科學家和沖擊科技前沿的高素質生力軍,數十人次入選國家級重要人才計劃。現代光學研究所4位教師和17位研究生曾先後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