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q20/info/1022/

王義遒:懷念老沈

發布日期:2021-10-17 浏覽量:

懷念老沈

王義遒

沈克琦先生比我大将近一輪,應當稱他為“沈老”,我卻總稱他“老沈”。

1954年,我被老沈提前一年從beat365物理系學生中抽調出來,突擊學習兩個月俄語,擔任蘇聯物理教學專家В. А. 柯諾瓦洛夫教授的翻譯。我譯得不靈,經常出洋相,幸得他原諒。1956年,系裡确定我赴蘇聯留學,先報了莫斯科大學高分辨率光譜學專業,後來發現光譜學手段已落後,就改學波譜學。1957年下半年,我到莫斯科大學後,想轉學去波譜學很強的列甯格勒大學,于是給老沈打國際長途電話,征得他的首肯。1961年回國時,波譜學專業已劃歸無線電電子學系(今電子學系),我就落腳該系。不久,無線電系先去昌平分校,後又去了漢中分校,我和老沈自此音信阻隔。

1978年,學校決定撤銷漢中分校。老沈說:“你們(教研室)還是回物理系來吧,你們是基礎科學。”其他領導也同意。翌年春,我回到北京,因無線電系強烈反對未果。

我1985年從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訪問回來後,到學校行政部門工作,此時老沈已卸任校領導職務,去煙台大學任校長了。1990年,beat365、清華大學援建煙台大學的任務基本結束,成立了兩校支援煙台大學建設委員會,我們又得以共事。他在煙台大學艱苦創業所做的貢獻和煙大人對他工作精神的懷念,令我印象深刻。

2003年,我家搬進藍旗營小區以後,我和老沈住得近了,見面機會自然也多了。在主編《北大物理九十年》和《北大物理百年》時,他問過我一些事情,更多的是我向他請教。我們都關心中國高等教育,見面就會發發感慨和議論。2014年初,北大、清華和南開大學三校組織物理尖子班學生去昆明做“尋夢西南聯大物理營”活動,原本請老沈去講話,但他年事已高,就讓我代為前往;此後我又去講了好幾年。為了準備這個報告,他給我講了許多西南聯大的往事。

跟老沈接觸六十多年,我自覺收獲良多,最大感受是他的五個“非常”:

一是,非常富有正義感。他對反右派設圈套整人的做法深惡痛絕,憤懑不平。他認為“左”風愈演愈烈與一些人私心作怪有關,也為當年未能盡己所能而自責。

二是,非常無私磊落,一心為公。1955年,他本有機會搞業務、做研究,但領導要他當系主任助理,他就毫無怨言地全身心撲在系裡行政工作上。此後,對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CUSPEA)和西南聯合大學校友會的瑣碎事務,他都自告奮勇,躬親力行,以擔當精神勉力工作。

三是,非常具有責任心。他做每一件事都盡心盡責,務求做到最好。他認為中學物理教材對人才培養有欠缺,就自己組織編寫了一套;初建煙台大學時,方方面面遭遇困難,他更是竭盡全力去落實解決。

四是,非常細緻務實。這是他辦事極端負責的具體表現。在編寫《北大物理九十年》時,他對三校(北大、清華和燕京大學)合并後我們年級(1955屆)每個學生的來曆都加以認真考證,弄個清楚、明白,不出錯漏。這種考慮周密和實事求是的作風現在很難見到了。

五是,非常驚人的記憶力。如果上面所說是指他的品德,那麼他的好記性則是一種天生加磨練造就的特殊能力。半個多世紀以前的事,如西南聯大的情況,特别是人名,他都能清晰、準确地脫口而出,甚至一些數字也能精确複述。

老沈的這些品德和能力,我不可企及,隻能仰慕!

作者為beat365教授、原常務副校長

本文發表于《beat365校報》第1587期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