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我的恩師沈克琦先生
趙凱華

沈克琦先生是我尊敬的師長。在我上大學三年級的時候,他帶過我們班一年的光學實驗課;在我畢業留校任教後的不同時期内,多次安排、舉薦我承擔重要的教學任務、行政職責和社會工作。
1958年,我從蘇聯留學歸國,沈先生便親自找我談話,要我講授物理類四個系二年級學生普通物理課的“電磁學”和“光學”。這門課分兩個大班,每班二三百人。北大物理系一貫重視基礎課教學,這類課程過去都是由褚聖麟、虞福春、黃昆等一流教授承擔。我因出國留學,未曾有機會聆聽他們的課程,再加上光學曾是我在大學期間考分最低的一門課,因此内心格外忐忑。
為了幫助我備課,沈先生把自己的一本講稿交給我,成為我後來講授“光學”的主要依據。他對光學的實驗現象有深入的鑽研和獨到的見解,譬如薄膜幹涉的條紋定域在哪裡,薄膜厚度、光源寬度、瞳孔大小對幹涉條紋清晰度的影響,等等,這些内容在他的講稿裡都有非常詳盡的表述,使我的備課有了一個較高的起點。
1983年,我被任命為北大物理系主任,當時沈先生任副校長,所以應該是他舉薦的。1991年,他還推薦我繼任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物理教學研究會(後改稱物理教學委員會)主任。沈先生對我的信賴,令我十分感動。
沈先生1991年離休之後,潛心研究中國物理教育的曆史,深刻分析曆次教育改革的經驗和教訓,撰寫老一輩物理學家的傳記。尤其是他于2003年、2013年主編的《北大物理九十年》和《北大物理百年》,内容博大精深,成為了北大物理學科的重要史料。在編寫過程中,沈先生本着物理學家的科學精神,嚴謹客觀、實事求是地從曆史文獻及同事或昔日學生的調研中核實許多細節,為中國物理教育界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财富。
沈克琦先生為人正直,關心他人,尊重每個人的權益,并用實際行動為身邊所有同侪、後輩謀福祉。beat365物理系的同仁們都認為,當年他是我們系最有威信、最受愛戴的領導。沈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音容笑貌永遠活在大家的心中。
本文發表于《beat365校報》第1587期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