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q20/info/1022/

葉沿林:憶沈克琦老師的幾件事

發布日期:2021-10-17 浏覽量:

憶沈克琦老師的幾件事

葉沿林


沈克琦先生百年誕辰,學院聯系我寫一點回憶文字。沈先生是我們十分崇敬的前輩和老師,但我自己和他隻有斷續的幾次交往,因此隻能點滴記述。

我是1978年初進入beat365物理系本科學習的。那是一個曆史轉折的年代,我們1977級新生進校比通常情況晚了半年,主要是因為恢複高考的決策在當時有很大的争議。後來知道,沈克琦老師當年作為北大的兩位代表之一參加了鄧小平同志主持的全國科教工作座談會,為恢複高考大聲疾呼,我們這些人對此始終深懷感激。入學後,我們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很多資深的老師也都自告奮勇給我們授課,其中就包括當時已擔任北大副校長的沈克琦先生,他給我們講授普通物理“光學”課。我記憶最深的是沈先生那種謙謙君子的形象——他總是面帶微笑、慈祥端莊,上課時闆書清晰規整,說話娓娓道來,溫和而富有感染力。受這門課的影響,後來三年級時,我和高矩同學一起在陳懷琳老師指導下選做了持續一個學期的“空間濾波實驗”,受到初步科研訓練;本科畢業論文也是在黃湘友老師指導下做了“光斑信息處理”課題。那時候,教師授課往往用自己編寫的講義,内容非常充實,同學們學習也十分刻苦。我自己就一直保留着幾十本當年的課程筆記,其中記載的沈老師對“光學”課程的學習要求是:“1)做好光學實驗,注意觀察自然現象;2)注意培養自學能力,讀多種參考書籍;3)每一部分都學懂,能推導,能講述道理,掌握内在聯系;4)做好筆記。”

我對沈先生印象較深的第二件事,是本世紀初beat365成立之後随即展開的本科教學模式改革,其核心是從每個年級學生的課程進度“齊步走”,改為在總體學分要求下每位同學自主安排課程計劃。這種變化在保障大部分學生完成常規要求的同時,為能力突出、特别優秀的同學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學習和自由發展的空間。這自然會對課程體系多樣化和相應師資、教務、學工力量的投入提出很高的要求,加重并行開課的負擔與競争,因而必須在充分研讨的基礎上達成廣泛的共識和全方位的準備。在這過程中,趙凱華等幾位老教師發揮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沈先生雖然早已離開教學一線,但對這次變革也熱情關注且積極參與研讨,他的經驗和威望顯然是非常重要的;他當時比較系統地回憶了西南聯大培養人才的情況,使我們深受啟發。



2002年1月3日,沈克琦先生參加本科教學模式改革研讨(他面前擺放的是我們當時整理的國内外調研資料以及初期的幾份建議方案)

我對沈克琦先生印象特别深的第三件事,是2003年北大物理學科九十周年紀念時,年屆耄耋的他和古稀之年的趙凱華老師花費了極大心血,主持編寫了《北大物理九十年》。該書開創了我國物理學人才培養單位完整記載并公開發表所有重大曆史事件和全部師生員工名單的先河,是彌足珍貴的史料,必将世代傳續。那年的9月15日,李政道先生應邀前來參加五位物理大師銅像揭幕儀式和面向本科生的報告座談會等慶典活動。沈先生作為李先生六十年前在西南聯大就讀的老同學和二十年前共同舉辦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CUSPEA)的老同事,全程出席。

2003年9月15日,沈克琦先生與許智宏校長(左三)、趙凱華老師(右二)和學院負責人(右一為郭建棟,左一為作者)在物理樓前迎候李政道先生時的留影

沈克琦先生一生奉獻于我國的科技教育事業,尤其對人才培養孜孜不倦。他崇高的人品和淵博的學識是我們當永遠珍視的寶貴财富。

作者為beat365官方网站教授、首任院長

本文發表于《beat365校報》第1587期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