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分會場
第十九屆鐘盛标論壇第一分會場
時 間
報告題目
姓名
年級
專業
頁碼
上 午
8:30-8:43
在北京譜儀上尋找Lambda重子不可見衰變
宋昀軒
博四
核物理
20
8:43-8:56
在超級陶粲裝置上對帶電輕子味破壞衰變 𝜏→𝛾𝜇的敏感性研究
相騰
博三
21
8:56-9:09
機器學習在約束有效場參數中的應用
彭靖
22
9:09-9:22
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KDP晶體(100)面吸附水分子的機理探究
蘇鑫楊
等離子體
23
9:22-9:35
從全純陳-西蒙斯理論到形變的可積場論
賀一珺
理論
24
9:35-9:48
青藏高原對北非降水的影響
陳志宏
大氣
25
9:48-10:01
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激子時間空間動力學的調控及應用
駱洋
博五
凝聚态
26
10:01-10:16
休息
10:16-10:29
鏡像原子核體系中的手征三體力和連續譜效應
張爽
27
10:29-10:42
紅移6類星體射電性質的研究
劉媛琪
天體
28
10:42-10:55
在拓撲半金屬中實現大載流子濃度下的量子極限霍爾效應
楊光
量材
29
10:55-11:08
利用電子束曝光制備高性能納米結構Ce-Fe-B磁性材料的新策略
查亮
30
11:08-11:21
半經典初值表象方法求解分子振動譜
曾嘉熙
博二
31
11:21-11:34
合成孤子晶體
陳豪敬
光學
32
11:34-11:44
評委點評
下 午
14:00-14:13
西北印度洋顯著增暖對南海夏季風爆發的影響
艾陽
33
14:13-14:26
锂等離子體的建立過程研究
崔步堅
本四
核技術
34
14:26-14:39
從馬約拉納的視角理解和分辨軸子絕緣體
闫青
35
14:39-14:52
一維拉曼型自旋軌道耦合費米超流體中孤子的動力學産生
孔令琦
博一
36
14:52-15:05
手性拓撲超導體中的半整數量子化熱導平台
楊甯選
37
15:05-15:18
基于深度學習特定分析的快速模拟
陳城
38
15:18-15:31
D介子衰變的振幅分析及分支比測量
謝昕海
39
15:31-15:46
15:46-15:59
基于瞬子方法的含碳原子隧穿速率的研究
程奕涵
40
15:59-16:12
應用于離子注入機的2.45GHz表面波電子源研究
蔣耀湘
41
16:12-16:25
基于地面觀測的2017-2019年北京市城區氣溶膠變化特性研究
常亮
碩三
42
16:25-16:38
利用強化學習方法解決拓撲量子編譯問題
鄭沛林
43
16:38-16:51
基于動态矢量偏振的差分超分辨成像技術
蔡豔輝
44
16:51-17:04
在光量子芯片上推廣多路徑的波粒二象性原理
陳曉炯
45
17:04-17:17
基于光子晶體-等離激元體系的片上非經典光源
單淩霄
46
17:17-17:27
第二分會場
第十九屆鐘盛标論壇第二分會場
T〒形變可積場論的Lax 聯絡
侯爵
49
重力誘導生長的大面積高質量二維鈣钛礦薄膜及其穩定的紫外光電探測器
郭桐
50
3d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全組态量子蒙特卡洛計算
蔣同歡
51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體系中量子相變與标度行為
武新宇
52
夏季華北平原天氣型對臭氧污染的影響
董悅明
53
活動星系核吸積盤中天體的爆發現象的研究
朱錦平
54
基于激光誘導氣泡實現方向可控的等離激元結構色
李國洲
55
豐中子核14C的線性分子态研究
韓家興
56
激光離子束軌迹探針診斷球形托卡馬克的極向磁場
張祖煜
57
基于分子極性的超負性摩擦電聚合物的性能增強及其機制研究
樊勇
碩轉博一
58
探測分子隧穿波包的相位結構和Wigner時間延遲
郭振甯
59
北美落基山脈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經向翻轉環流中的作用
姜睿
60
超強鋼中共格B2-Ni2FeAl納米析出相引起的點缺陷形成勢阱
陳華強
61
11:34-11:47
LISA和SKA時代極端相對論脈沖雙星引力檢驗
缪雪麗
62
11:47-11:57
量子動力學, 混沌, 與經典極限
王朕铎
63
自由電子束調控金屬納米天線光自旋霍爾效應
池騁
64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對中國臭氧污染的影響
姜中景
65
單層hBN中高次諧波産生的對稱性分析
孔小雙
66
二維D對稱類無序拓撲超導體的多臨界性質研究
王彤
67
電弱産生過程矢量玻色子Z和光子散射截面及其反常耦合的測量
安瑩
68
基于4.5 MV加速器的半導體材料和器件低噪聲原位電學性能測試系統的搭建
張修瑜
69
MoS2輻照損傷效應研究
張一凡
70
亞十納米雙層碲烯晶體管的第一性原理量子輸運模拟研究
李秋卉
71
中性K介子系統下的愛因斯坦定域性檢驗
蔣沛成
72
強激光場中光子軌道自旋耦合的探測和操控
方一奇
73
靜水壓下的二維可調鐵磁性及軌道Rashba-Edelstein磁電阻觀察
梁中宇
74
電流切換的磁振子閥
齊少勉
75
r-過程元素豐度對原子核質量的敏感性研究
姜曉飛
76
第三分會場
第十九屆鐘盛标論壇第三分會場
零折射率材料中介質腔Mie共振模式的嵌套與簡并
馬筠
79
多誇克噴注探針的建立及三規範玻色子共振态的尋找
呂旭東
80
兩電子雙中心幹涉中的光學相位
梁昊
81
北京低邊界層雨滴譜的垂直分布特征
唐繼順
82
二階拓撲相的邊界幾何相機制
黃志豪
83
超導對馬約拉納零模的電荷與自旋輸運的影響
毛嶽
84
軸子絕緣體态的臨界行為及普适特征
李海龍
85
“化敵為友”:實現效率高于23%的鈣钛礦太陽能電池
駱超
86
環形磁約束等離子體中徑向電場曲率對邊緣磁流體模式的激發
張毅
87
貝葉斯神經網絡評價核裂變碎片的電荷分布
喬春源
88
Ta2NiSe5體系中超快激光誘導的多階相變
劉巧梅
89
小型 2.45 GHz ECR 離子源起弧機理研究.
武文斌
90
材料輻照效應的深度勢能方法及其應用研究
王浩
91
形變相對論連續譜理論對奇核的研究
潘琮
92
河套地區邊界層輻合線對對流觸發的影響機理研究
劉泓君
93
高能對撞機物理中的複雜計算與模拟
李聰喬
94
電子-缪子和缪子-缪子對撞機
錢思天
95
細顆粒物濃度湍流輸送和擴散特征
任燕
96
近年來中國甲烷排放和濃度趨勢的綜合分析
譚海月
97
第一性原理量子輸運研究超薄Si FinFET能否在亞10nm栅長下正常工作
劉士琦
98
飛秒激光直寫基于HOM幹涉的光量子邏輯門
李萌
99
二維材料磁電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吳葆春
100
靜電場内氡子體行為規律及濕度影響模拟研究
茅钰才
101
拓撲保護下自發輻射的吸收減少
錢祉源
102
近期量子計算機的誤差緩和方法
王嘯洋
103
二維界面膜在固态金屬電池中的理論表現與篩選流程
馬佳辰
碩二
104
基于格點QCD的雙重子系統幺正性的研究
呂岩
105
Tracing stellar and interstellar shock wave using collisional excitation effect
段曉葦
106
第四分會場
第十九屆鐘盛标論壇第四分會場
碳正離子質譜:強流C2+離子與C-離子的産生
李凱
109
納米結構輔助下二維材料産生高次諧波的現象
武曉圓
110
面向高能加速器中子源的OpenMC基準測試
胡遠
111
超材料概念在石墨烯電子光學中的拓展研究
任穎慧
112
抗瞬時γ劑量率加固的新型π-SOI晶體管結構設計
王晨輝
113
第一性原理無芯Gamow殼模型計算滴線區原子核
李健國
114
晶界的電子顯微研究:從原子構型到物性調控
韓博
115
超快極紫外光發射電子顯微鏡
鄭偉
116
基于間隙表面等離激元的高保真度量子門研究
張淇
117
複合核鞍點後裂變動力學研究
強雨
118
W玻色子散射和相互作用的物理研究
肖傑
119
單層氫鈍化Bi2O2S2與金屬接觸界面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徐霖強
120
How many types of severe hailstorms on the earth?/地球上共有多少類強冰雹事件?
周紫薇
121
準周期勢場下外爾節線半金屬的臨界行為的研究
餘雪佳
122
氣溶膠對中國南部降水趨勢的影響
應同
123
基于二維讀出條的小型活性靶時間投影室的性能測試
陽黎升
124
微腔中基于光學超模的受激散射激光
張沛吉
125
尋找非軸對稱形變暈核
張開元
126
新一代4K超穩矽腔系統的設計
王文偉
127
一種新型ODS鋼的氦離子輻照研究
吳澤峰
128
鈣钛礦光伏中的缺陷“隐身”
蘇睿
129
第一性原理計算在離子電池電極材料研究中的應用
楊晨
130
利用伴随模型對京津冀地面臭氧的精細化溯源
王曉琳
131
基于路徑積分方法精确計算水團簇中的隧穿劈裂
朱禹丞
132
大氣氣壓脈動的湍流特征及其對湍流動能的貢獻
衛茁睿
133
原子核中基于多準粒子組态的多重手征雙帶中的赝自旋對稱性和八極關聯
王一平
134
hBN微腔激子極化激元的BEC和誘導的高溫超導研究
楊懷遠
135
轉動與形變的奇子星
高勇
136
上一篇:第十九屆“鐘盛标教育基金”研究生學術論壇順利閉幕
下一篇:beat365官方网站第十九屆“鐘盛标教育基金”研究生學術論壇選手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