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光學
極端非線性光學和極紫外激光器及其應用
浏覽次數:
主講人: 張曉世 研究員, 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地點: 物理樓中樓215
時間: 2021年7月6日(周二)上午 10:30
主持 聯系人: 劉運全(62768852)
主講人簡介: 張曉世 博士 現任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首席教授,國家高層次人才。此前,于1998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2007年畢業于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并于2007年加入美國的國際知名飛秒激光高科技KMLabs公司,曾先後擔任激光科學家,飛秒激光放大器産品經理,極紫外激光器産品經理和首席科學家等要職。其間,曾以項目負責人的身份獲得多項美國能源局基金和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代理團隊成功商業化世界上第一台極紫外飛秒激光器。該産品于2016年,在美國西部光電展入選Prism Award最終角逐名單。此外,還曾帶領團隊開發至今仍保持世界紀錄的高能量高重頻钛藍寶石飛秒激光器。該産品于2013年,在美國CLEO大型科研儀器展會斬獲創新一等獎(Laser Focus World Innovation award)。在科研方面,從事飛秒激光,極紫外激光,極端非線性光學以及相幹衍射成像等領域的研究及相關技術的商業化和應用已逾20年。曾在PRL, Nature Physics,Nature Photonics,Optica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共50餘篇,被SCI引用逾5,000次,在國際國内重要的學術會議上做邀請報告20多次。曾擔任Optics Letters 的co-editor, SPIE Advanced Lithography分會委員會委員,以及SPIE Photonics Asia委員會委員。

位于極紫外或軟X射線波段的電磁波擁有超短的波長和大量元素的吸收邊,是研究材料科學和納米科學必不可少的工具。近來,随着極紫外光刻技術敲開了5nm制程的手機芯片的大門,極紫外光的應用也正式地“走入”了千家萬戶。然而至今,有效獲得極紫外或軟X射線光源仍是困擾科學家們的重要難題。雖然同步輻射加速器和自由電子激光器等大型極紫外或軟X射線可解燃眉之急,但是,高能耗、高造價和大體積大大地限制了其應用。另辟蹊徑,經過35年磨練的基于極端非線性光學的高次諧波技術已經成為了一種小體積,低造價,低功耗,且擁有較高功率和高穩定度的極紫外或軟X射線激光光源,已經在材料科學和半導體芯片領域初露鋒芒。本報告将從極紫外激光技術的難點出發,讨論高次諧波極紫外激光技術的原理及其優越性,最後介紹其在納米成像技術,半導體檢測以及量子計算機芯片研發中的重要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