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光學
表面非線性光譜學及其在新能源界面體系的應用
浏覽次數:
主講人: 田傳山 教授, 複旦大學
地點: 騰訊會議: 526 876 615
時間: 2021年1月6日 (星期三) 15:10-18:00
主持 聯系人: 胡小永 (Tel: 62768705)
主講人簡介: 田傳山,複旦大學物理系教授。研究興趣包括表面與界面科學、太赫茲譜學、自旋電子學等,緻力于發展新型表面非線性光譜技術,并将其應用于傳統表面分析手段難以觸及的重要界面微觀結構的研究(如與能源、環境緊密關聯界面體系),在發展表面非線性光譜層析理論、技術及應用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的研究成果。至今已在PRL、PNAS、JAC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50餘篇,受到了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工程等領域的廣泛關注,他引近3000次。分别于2012年和2014年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在實際器件的界面中,不同深處的結構對界面特性和功能的影響有顯著差别。因此,發展可将界面結構分層表征的表面非線性光譜理論和技術,是原位探索界面結構和能量轉移微觀機制的關鍵。基于表層和深層分子的非線性響應對光波矢依賴性的本征差異,我們提出了通過界面層間幹涉獲取界面相位信息,進而發展了界面結構的層析理論方法和實驗方案,突破了過去無法将有限厚度界面的表層與深層結構分離表征的瓶頸,首次在實驗上獲得了直接參與界面物質、能量交換的表層分子的微觀結構。我們将該技術應用于實際新型能源界面,即柔性發電器件界面和可燃冰界面,理清了該界面能量轉化和存儲的微觀機理,進而提出了改善效率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