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光學
相幹布居囚禁冷原子鐘的研究
浏覽次數:
主講人: 劉小赤 副研究員,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地點: 物理樓中215
時間: 2020年12月22日(星期二)15:30-16:30
主持 聯系人: 何瓊毅(qiongyihe@pku.edu.cn)
主講人簡介: 劉小赤,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2008年本科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碩士畢業于巴黎第十一大學。2013年獲得法國FEMTO-ST研究所博士學位。2014年-2017年在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從事博士後研究。2017年加入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型化相幹布居囚禁(CPT)冷原子鐘以及相關量子精密測量的研究,進一步提高CPT原子鐘長期頻率穩定度以及探索小型化冷原子裝置的可能。先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多項課題;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累計發表論文十餘篇,包括Physical Review Applied, Physical Review A,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等,并擔任Photonics Research, Optics Express等期刊評審。

相幹布居數囚禁(CPT)原子鐘由于自身不需要微波諧振腔的特性,在微波原子鐘領域具有獨特的地位,特别是目前芯片級原子鐘一般皆是基于CPT原理所構建,在自主導航,通信同步,單兵頻率源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采取不同的實驗方案進一步提高CPT原子鐘的頻率穩定度一直是相關領域的研究重點和需要攻破的技術難題。報告主要介紹将激光冷卻原子和CPT原理相結合的冷原子CPT鐘,通過激光俘陷冷卻原子,可以極大地消除CPT鐘的碰撞頻移,同時應用新型的光抽運構型,還可進一步減小CPT原子鐘的光頻移以及失諧頻移,進而極大提高CPT原子鐘的中長期頻率穩定度。更進一步地,利用合束光栅芯片的方案,在小尺度下實現原子的冷卻,有望減小磁光阱的體積和簡化光學系統結構,為未來實現小體積,高性能的冷原子鐘奠定理論和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