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光學
新型有機與鈣钛礦發光二極管
浏覽次數:
主講人: 狄大衛 教授,浙江大學
地點: 物理樓中樓212
時間: 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15:10-17:00
主持 聯系人: 胡小永(電話:62768705)
主講人簡介: 狄大衛,浙江大學光電學院長聘教授,先進光子學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創新35人(2019)、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青年科學家(2020),浙江省頂尖人才計劃首批專家(2020)等。他先後在新南威爾士大學和劍橋大學獲得工程學學士、工程學博士與物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半導體電緻發光器件及器件物理。狄大衛團隊實現了鈣钛礦半導體的可控p/n型摻雜,并基于此展示了超高亮度電緻發光,實現了超長壽命的鈣钛礦LED,揭示了LED超低電壓發光的統一物理機制。近年來,他作為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在Nature、Science、Nature Photonics(3篇)、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3篇)、Science Advances(2篇)等期刊發表多篇重要論文。相關成果入選中國光學十大進展(2022)、中國光學領域十大社會影響力事件(2022),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Nature、MIT科技評論等廣泛報道。

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是現代信息顯示技術的重要元器件,制約其發光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激子自旋,因此激子自旋态調控是實現電緻發光性能進一步突破的關鍵。另一方面,金屬鹵化物鈣钛礦發光二極管(鈣钛礦LED)結合了有機與無機半導體發光器件的優良特性,具有帶隙(光譜)可調、發光效率與色純度高、制備成本低等特點,是一種極具潛力的新型光源。然而,鈣钛礦區别于傳統半導體,其激發态兼具自由載流子和激子特性,其可控電學摻雜機制也尚不明晰,制約了其電緻發光性能的進一步發展。本報告簡要介紹有機與鈣钛礦LED的基本概念和器件物理特性,從無機半導體光電器件的基本概念出發,延伸到有機與鈣钛礦半導體發光器件的結構設計與基本工作原理。報告以近年來本團隊及國内外相關研究為例,從器件物理和光譜學的角度探讨發光量子效率、亮度、穩定性與p/n型調控等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最後,從電壓極限的角度探讨各類半導體電緻發光器件的統一機制,為未來研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