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01-13 浏覽次數:
供稿: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
編輯:曲音璇 |
審核:劉運全、李焱
2023年1月10日下午,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三十周年慶典暨2022年度學術委員會在beat365中關新園隆重召開。實驗室名譽主任甘子钊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賀賢土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beat365官方网站原院長謝心澄院士、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張國輝副司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學物理科學部常務副主任董國軒研究員、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基礎研究與社會發展處李人傑處長、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beat365校長龔旗煌院士、beat365官方网站院長高原甯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學物理科學部物理一處劉強處長、beat365科學研究部部長謝冰教授等嘉賓現場出席了會議。線上參加會議的委員有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李樹深院士、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院士、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院士、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顧瑛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主任封東來院士、南開大學許京軍教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陸衛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金奎娟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傳峰教授等。慶典環節由實驗室副主任/beat365黨辦校辦主任王新強教授主持。

與會嘉賓和實驗室新老同仁一道觀看了實驗室成立三十周年紀念視頻,共同回顧實驗室發展和幾代成員奮鬥的曆程。三十年來,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各方面的關心和支持。在甘子钊院士作為實驗室首任主任的建設初期,得到了楊振甯、錢學森、黃昆和謝希德等前輩的幫助。近些年來,實驗室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科技遠景規劃,前瞻布局并持續建設介觀物理研究特色顯著,光學、凝聚态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及生物物理等多學科緊密結合的研究基地,深入開展介觀物理重大基礎科學問題和應用前沿問題研究,産生了大量研究成果,吸引和培養了衆多物理學、信息科學領軍人才。
謝冰部長代表beat365緻歡迎辭。他首先向實驗室表示熱烈祝賀,向長期關心和支持實驗室的教育部、科技部和國家自然基金委各位領導以及各位專家學者表示衷心感謝。他肯定了實驗室近年來響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耕科技科學前沿,圍繞科學前沿、國民經濟建設、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四個“面向”進行了提前布局,希望實驗室根據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的工作精神,進一步以科學問題為導向,提升原始創新能力,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把實驗室建設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研究高地。

實驗室主任劉運全教授對實驗室整體狀況作了簡要彙報。他總結回顧了三十年來實驗室的發展進程,實驗室經曆了艱苦奮鬥時期、迅速發展時期,并介紹了近年來實驗室的人才隊伍建設及承擔國家重大任務情況。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實驗室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礎和較為完善的研究布局。在新的國内外形勢下,實驗室将進一步凝練研究方向,增強原始創新力,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

高原甯院士、張國輝副司長、謝心澄院士、甘子钊院士、龔旗煌院士先後緻辭,對實驗室成立三十年來取得的矚目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和熱烈祝賀。
高原甯院士代表beat365官方网站,肯定了實驗室三十年來的建設成果:實驗室基礎研究底蘊深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突出,長期以國家戰略需求導向,組織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創新能力持續加強,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已成為國内外重要的介觀物理研究基地。他表示,beat365将一如既往為實驗室的未來建設發展做好服務保障,形成共同深入推進世界一流物理學科建設、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強大合力。

張國輝副司長表示教育部一直關心并關注實驗室的成長與發展,充分肯定實驗室取得的成績。同時對實驗室新一年的工作提出三點希望:第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重組全國重點實驗室體系的重大意義;第二,要貫徹落實重組精神,精準把握重組的内涵;第三要對照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标準和“五問”,編制高質量的重組方案。他希望實驗室高度重視重組工作,加強專題研讨,推動實驗室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服務國家戰略作出更大貢獻。

謝心澄院士表示,實驗室作為數理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包括國家重大科學儀器研制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重大研究計劃、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及重點項目等,在學科布局和人才培養上都具有很強的優勢。他希望實驗室通過基金委人才類項目、重大項目及重點項目,加強原始創新,進一步在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研究領域提升國内外的影響,同時積極面向國家需求,為國家科技創新作出更大貢獻。

甘子钊院士在緻辭中回憶了實驗室名字的由來,以及在實驗室籌備和初期建設過程中,老一輩學者和領導,對實驗室的科學目标和方向的建議。他提到,實驗室的初心是:從基礎科學的角度,認識和應對人工微結構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争取對提高國家科技綜合實力做出貢獻。希望實驗室能夠不忘初心,面對新的發展機遇,要保持學習,團隊要保持團結、相互幫助,不同學科之間相互支持,期望未來取得更好的成績。

龔旗煌院士在緻辭中回憶了他擔任實驗室主任期間,在國家211和985工程支持下,實驗室迅速發展過程,同時他也充分肯定了實驗室在新領導班子帶領下取得的成績。他表示,實驗室未來的發展,一定要不忘初心,堅持前沿科學研究。他希望實驗室成員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站在成立30周年的新起點上,特别是面對國重重組的新機遇新挑戰,實驗室要深化改革、重塑體系,由學科導向轉向問題導向、任務導向、目标導向,進一步凝練研究任務、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學術活力,持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快攻克“卡脖子”難題,完成大任務、産出大成果。希望實驗室積極培育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持續引進和悉心培養一批思維活躍、潛質突出的青年人才,支持他們挑大梁、當主角,讓更多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堅持“四個面向”,更主動地對接國家戰略目标和戰略任務,做有組織的科研,積極培育戰略科學家成長的梯隊,建設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慶典活動結束後,實驗室召開了2022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2022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唐甯研究員、方哲宇研究員、馬仁敏研究員分别作了題為“氮化物半導體異質結構中二維電子氣的自旋性質”、“微納光學超高分辨表征及器件應用”、“微納激光物理與器件”的研究工作彙報。

在學術委員會交流讨論環節,與會委員充分肯定了實驗室2022年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進展和豐碩成果,并就實驗室未來發展思路紛紛建言獻策。學術委員們認為,實驗室在幾位主任的帶領下,完成了非常好的銜接與傳承,三十年來成績斐然。實驗室目前的定位準确,在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在未來的發展中,還需要繼續堅持需求導向,積極把握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的新契機,加大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做有組織的科研,做出從0到1的研究成果,建成數理領域具有國際影響的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