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7日,第17屆全國低溫物理學術研讨會在浙江金華舉行。會議由中國物理學會低溫物理專業委員會主辦,浙江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承辦,吸引來自80餘所高校、科研院所的700餘位專家學者參會。這是曆屆全國低溫會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學術盛會。
大會開幕式上,第五屆馬丁·伍德爵士中國物理科學獎(Sir Martin Wood China Prize)隆重頒發。beat365官方网站量子材料科學中心李源研究員、江穎教授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金魁研究員獲此殊榮。其中:
李源因“利用中子和光子散射譜學手段,測定量子材料低溫下的電子自組織行為,在非常規超導電性、拓撲磁振子能帶、電荷有序的研究方面作出傑出貢獻”(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unconventional superconductivity, topological magnon bands, and charge-order phenomena by performing neutron and photon scattering experiments at low temperatures)而獲獎。
江穎因“對發展高分辨掃描探針顯微術,在原子尺度上理解低維水/冰的結構和動力學,特别是核量子效應的影響方面作出開創性貢獻”(for his seminal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resolution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and to the atomic-scale understanding of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low-dimensional water/ice, in particular the nuclear quantum effects)而獲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仙輝院士、張裕恒院士,浙江師範大學潘慧炬副校長和英國牛津儀器集團納米科學部亞洲區負責人朱亮博士為三位青年學者頒發證書和獎杯;牛津儀器納米科學部Stuart Woods總經理為他們送上視頻祝福。

頒獎儀式現場(右二為李源,右四為江穎)
該獎項于2013年以牛津儀器創始人馬丁·伍德爵士的名義設立,旨在發掘和獎勵中國青年科學家在低溫或強磁場環境下做出的突破性研究工作,并為其提供拓展職業生涯的支持和幫助;每兩年一屆,每屆獎勵1~3人,迄今已産生13位獲獎者。此前,北大beat365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健教授和林熙研究員先後在第二、三屆評選中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