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科研新聞
beat365兩項合作研究成果入選2020年中國重大科學、技術和工程進展
發布日期:2021-03-30 浏覽次數: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術會刊《科技導報》公布了2020年中國重大科學進展、重大技術進展、重大工程進展的入選成果。

beat365官方网站、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李柯伽研究員與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韓金林研究員、李菂研究員和内華達大學張冰教授等合作的研究成果“首次發現快速射電暴源的輻射具有豐富偏振特征”入選年度中國重大科學進展。

研究團隊借助500 m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 FRB)領域連續取得突破。其一,探測到一例新的、此前全世界僅有21例的快速射電重複暴FRB 180301,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該重複暴的輻射具有非常豐富的偏振特征,對快速射電暴的輻射起源提供了新的信息,顯示出磁層在快速射電暴輻射機制中的作用。其二,對銀河系磁星軟伽馬重複暴源(soft gamma-ray repeater, SGR)SGR 1935+2145進行多波段聯合觀測,在其發生高能暴發的同時對射電波段流量給出了迄今為止最嚴格的限制;這說明軟伽馬重複暴源和FRB暴發具有較弱的相關性,磁星暴發産生FRB必須依賴于極其特殊的物理條件。相關成果先後以“來自快速射電重複暴多變的偏振角擺動”(Diverse polarization angle swings from a repeating fast radio burst source)和“銀河系磁星爆發态中沒有射電脈沖”(No pulsed radio emission during a bursting phase of a Galactic magnetar)為題,發表于《自然》(Nature, 2020, 586, 693; 587, 63)。

磁星釋放的快速射電暴(李柯伽繪制)

beat365官方网站凝聚态物理與材料物理研究所/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劉開輝教授、王恩哥院士與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院士、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丁峰教授等合作的研究成果“實現尺寸最大、晶面指數最全單晶銅箔庫的可控制備”入選年度中國重大技術進展。

研究團隊提出界面能驅動單晶金屬“變異和遺傳”的退火生長機制,不僅可大幅提高高指數晶面“核”的形成概率,還可實現該高指數晶面“核”的異常長大。與此同時,利用制備得到的單晶銅箔作為“籽晶”,可誘導多晶銅箔轉化為與“籽晶”具有相同晶向的單晶,從而實現特定晶面的大尺寸單晶銅箔和單晶銅錠的定向“複制”制造。最終,成功實現了尺寸最大(A4紙尺寸)、種類最全(35種)的單晶銅箔庫的制備。相關成果以“‘籽晶’誘導大尺寸高指數面單晶銅箔生長”(Seeded growth of large single-crystal copper foils with high-index facets)為題,發表于《自然》(Nature, 2020, 581, 406);在單晶金屬研究、二維材料生長、表界面催化、低損耗電學傳輸、高頻電路闆、高散熱器件等領域具有開拓性意義。

不同指數晶面、A4紙尺寸單晶銅箔庫的可控制備

據悉,《科技導報》編輯部從國内外重要科技期刊和科技新聞媒體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間發表、公布或報道的中國科技成果中,遴選出30項重大科學進展、30項重大技術進展、49項重大工程進展;經編委、審稿人等通訊評議,根據每項得票情況,最終推選出2020年中國重大科學進展、重大技術進展、重大工程進展各10項。

信息來源:《科技導報》微信公衆号“ST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