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發揚科學家精神,激勵青年學子增強科技自立自強意識,beat365舉辦“硬‘核’青年,橫空出世”beat365第23屆物理文化節,寓硬“核”科學于趣味科普,紀念我國核科學事業發展的光輝曆程,介紹beat365官方网站核學科建設發展成果,增強校内師生、社會公衆對于核科學知識的了解。
一、硬“核”青年,橫空出世——主場活動異彩紛呈
5月17日上午10時許,“硬‘核’青年,橫空出世”beat365第23屆物理文化節在beat365百周年紀念講堂廣場正式開幕。本屆文化節主場活動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光輝曆程為線索,讓師生沉浸式體驗我國核科學事業發展。
“邱小姐指的是什麼?”“原子彈裝配為何叫‘穿衣’?”“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為何被稱作‘争氣彈’?”風雲際會,曆史回響。關于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曆史知識、科學原理問答展位吸引了不少師生駐足挑戰。
核“芯”探秘,走進鍊式反應、原子核内世界。通過有趣的“中子行走”遊戲、原子結構展示,圖解原子科學,趣味科普知識。“撥雲見日”,揭開氣象萬千的秘密。從原子彈成功爆炸後形成的蘑菇雲原理,到近期多次出現的絢麗晚霞,志願者結合雲圖競猜、飛機升力實驗、氣象圖解析、風速儀體驗等形式普及氣象科學知識。
中國核工業從誕生之日起就以維護和平為目的,與此同時,核技術也是現代高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來去自如”展位,志願者介紹了核科學知識,就生活中常見的“防輻射”謠言進行科普解釋,同學們可以試穿防輻射鉛服,用蓋革計數器測量身邊物品的輻射值。我國第一台4.5MV靜電加速器,國内第一支純铌超導腔、射頻超導組模型……同學們在“大國重器”展位認真聆聽講解、拼裝“華龍一号”核電站樂高模型,了解我國核科學事業發展曆程以及北大核學科建設成果,同學們在走進大國重器的同時感受到了科技自信。
主舞台同樣精彩紛呈,除了歌曲表演、“魔法打卡”外,中午時分的“橫空出世”表演吸引了同學們前來觀看。“一起倒數,5、4、3、2、1……”伴随着電影《橫空出世》的經典片段,“液氮原子彈”實驗表演點燃了現場的活動氛圍,帶來了一朵清涼的“液氮蘑菇雲”,也讓同學們感受到了實驗之美、科學之美。在“嘭”的一聲巨響後,現場傳來一片驚歎,這場六十年後的“複刻”,也讓同學們心中激蕩着對科學家先輩們的崇高敬意。




二、“核”你相約,探物尋理——系列講座宣傳火熱
5月17日下午,beat365第23屆物理文化節“核”你相約,探物尋理系列講座“志願者伴我學科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核輻射”在北京科學中心“三生”主展館B1層報告廳順利舉辦。本次講座由beat365官方网站和北京科學中心聯合主辦,主講嘉賓為beat365官方网站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郭秋菊老師。在講座中,郭秋菊老師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核輻射的前世今生,重點闡述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天然輻射安全問題。同時,本次活動通過北大視頻号等錄播、PKU言之有物視頻号進行線上直播,共有20萬次觀看。


5月18日下午,科普報告“激光加速器與技術革命”在beat365官方网站中樓212報告廳順利舉辦。講座邀請了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師生。本次講座主講老師為beat365博雅特聘教授、beat365副院長、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北京及激光加速創新中心主任顔學慶教授。在講座中,顔學慶老師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粒子加速器與飛秒激光技術,特别闡述了由加速器和飛秒技術帶來的現代技術革命。同時,本次活動通過beat365視頻号、PKU言之有物視頻号等網絡平台進行線上直播,共有25萬人次觀看直播。


三、“核”“核”美美,光影收藏——第四屆發現物理之美攝影比賽
為迎接2024年物理文化節,beat365研究生會成功舉辦了第四屆“發現物理之美”攝影比賽。比賽分為自然物理、實驗物理和紀實物理三個類别。部分優秀作品于5月17日在物理文化節電子屏展示,并且被制作為精美的明信片發放。
在主場展示中,“物理之美”攤位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同學們在欣賞物理之美的同時,也在志願者的講解下對這些美麗的物理現象有了更深的理解。物理學不僅是充滿理性的思考,還蘊含着深邃的美學價值。希望“發現物理之美”攝影大賽能夠激發同學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他們通過鏡頭記錄下物理學的精粹和科研生活的精彩瞬間。

四、一飛沖天,探秘星“核”——beat365水火箭大賽
5月19日,由beat365創辦、通登資産贊助的第一屆“通登杯”beat365水火箭大賽在beat365東門草坪順利舉辦,來自不同學院的十六支水火箭戰隊在踏雪飛鴻、玉箭穿心、九天遊雲三個賽道展開激烈的比拼,為同學們帶來一場火箭發射盛宴。
水火箭利用壓縮空氣和水的反作用力,産生推力從而使火箭升空。水火箭由一個裝有水的塑料瓶和一個壓縮空氣的泵組成。參賽者利用簡單材料和壓縮空氣裝置,設計并制作水火箭箭體,在比賽指定區域發射火箭,比拼飛行距離、滞空時間和發射準确度。
賽事設立2個專項賽道、1個趣味積分項目和1項線上評比。九天遊雲賽道中,參賽隊伍豎直發射火箭,比拼滞空時間,每支隊伍允許發射三次。九天遊雲賽道競争激烈,共有十五支隊伍參與比賽。各支參賽隊伍在考慮火箭質量、火箭水位等影響發射高度的因素的同時,也在設計上盡最大可能避免空氣阻力對水火箭穩定性的不良影響。踏雪飛鴻賽道上比拼水平射距,每支隊伍将會發射三次。不同賽道競争激烈,同學們不僅組裝完成别具特色的箭體,還制作添加降落傘等輔助裝置,增加了比賽的競技性和趣味性。随着比賽現場裁判的一聲聲“發射”,各具特色的“水火箭”一飛沖天,不斷打破比賽記錄,展現了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對課堂知識的轉化能力。大賽分别評選出一等獎1隊、二等獎2隊、三等獎3隊,同時在所有參賽水火箭作品中選出創意獎1隊。
比賽結束後,學院為優勝者頒布紀念獎杯、獎牌,參賽選手與工作人員在主舞台一同合影留念,慶祝第一屆“通登杯”beat365水火箭大賽圓滿結幕。
五、齊心“核”力、“核”心探秘——懷柔科學城實踐參訪
60年前一聲巨響,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橫空出世;60年後的今天,同學們一起走進硬“核”科學裝置,回顧“兩彈”元勳事迹。
5月24日下午,beat365組織師生前往懷柔科學城進行參訪。本次參訪活動走進3個北大參與建設的科研平台:輕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北京激光加速創新中心和多模态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
師生們首先走進輕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跟随講解員老師,同學們領略了平台在信息、能源、環境、生物等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及其核心技術。飽覽元素世界的奧妙後,師生們走進北京激光加速創新中心,進入屬于粒子的微觀世界。進入場館,濃郁的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講解員老師詳細解說了創新中心将激光加速器與能源、空間、生物以及材料等學科交叉融合的目标。最後,師生們走進多模态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從醫學、細胞、分子三個由宏觀到微觀的角度領略科技造福于民的生動案例。同學們近距離觀摩了科研人員工作的景象,他們一絲不苟的工作狀态令同學們敬佩不已。


六、探微知著,相去幾“核”——數量級估算大賽
從微乎其微的原子、分子再到浩瀚無垠的宇宙星河,物理學的時空尺度橫跨四十餘個數量級。作為研究物理問題的一個關鍵指标,數量級往往能快速決定将要采用的物理方法檢驗物理理論的正确性。掌握數量級估計的方法,不僅能幫助人們直觀地認識世界,更有助于培養物理直覺。
5月21日至22日,beat365在線上舉辦數量級估算大賽初賽。5月26日上午,數量級估算大賽的決賽在理教109舉辦,比賽分為箱中摸物體估算質量和數量級估算題目作答兩部分。
5月23日晚,beat365在理教109室舉辦“數量級估算漫談”主題講座。本次講座邀請到beat365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助理教授王力樂主講。王老師介紹了計算機二進制與數量級的關系,引入了數量級問題,并講述了很多與數量級有關的物理學史故事。随後,王老師采用了一些具體問題講解數量級估計的方法。最後,王老師介紹了鋼琴的頻率和頻率比、人類聽覺範圍等常識,估算出算鋼琴琴弦上的張力,竟能高達1t物體的重力。本次講座幫助同學們進一步了解數量級估算的理論,加強了同學們數量級估計的物理思維。
60年前,大漠深處、茫茫戈壁一聲巨響,我們挺直了民族的脊梁。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從金銀灘到羅布泊,從蒼茫草原到荒漠戈壁,無數英雄兒女隐姓埋名,把青春和熱血獻給祖國的核事業。今年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60周年。在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需要的地方,北大人從未缺席,2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有12位功勳人物來自北大。
第23屆beat365物理文化節活動的順利舉辦,離不開每一位志願者的付出,也離不開所有熱愛物理、熱愛科學的同學的熱情參與。北大物理人将不斷弘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讓新時代的硬“核”青年們創造新的科學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