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下午,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beat365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方忠院士親自關心推動下,beat365官方网站2023級、2022級本科生和領隊教師90餘人驅車前往位于懷柔科學城核心區域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研究部訪學。研究部副主任郭建東研究員對本次活動給予了指導。

位于懷柔科學城核心區域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研究部
岑誠研究員以“界面煉金術:神奇的材料異質結”為題,向同學們講解并演示了如何利用掃描探針在極化-非極化的氧化物界面上實現常溫可逆金屬-絕緣體相變,如何在鐵硒薄膜/钛酸锶襯底(FeSe/SrTiO3)異質結界面上實現光驅動的超導态和正常導電态之間的可逆、可重複的轉化,如何利用光子能帶結構的拓撲性質在拓撲絕緣體異質結界面上實現嚴格單向傳播的界面等離子激元,講述了這些研究成果對推動低維量子材料的物理原理完善和量子物态的光電器件應用具有的重要意義。

岑誠講解量子材料中異質結的表征與調控方法
俞海龍副主任工程師以“超高能量密度锂離子電池技術”為題,向同學們介紹了锂電池的基本原理、技術路線和應用場景,概述了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引領和下遊旺盛需求帶動下我國锂電池産業主要指标實現高速增長的現狀,以及面臨着資源、能量、安全、使用環境等多方面的重大挑戰,重點講解了采用全固态電解質替代有機可燃液體電解質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長壽命锂電池主流方案中亟待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和核心技術突破。

俞海龍介紹超高能量密度锂離子電池技術
随後,同學們在講解員帶領下,實地參觀了“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項目的極端條件量子态調控系統(XC)、超快條件物質研究系統(XD)和入選北京市-中國科學院共建首批交叉性研究平台項目的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台,近距離感受大國重器的硬核實力和國家科研機構高效、開放的創新生态。

講解員耐心細緻地導引,同學們多聽、多看、多感受
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是集極低溫、超高壓、強磁場和超快光場等極端條件為一體的國際上最先進的用戶實驗裝置,用以拓展物質科學研究空間,開展極端條件下的物質科學前沿領域研究,促進新物态、新現象、新規律的發現,提升我國在物質科學及相關前沿交叉領域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的綜合實力。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台集分析、測試、診斷和研發為一體,建立高水平、全方位的測試分析表征手段,對能源存儲、轉換和高效利用等領域中前沿科學問題開展研究;發展高水平檢測分析手段,提升現有材料及器件綜合性能;對未來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清潔能源技術進行前瞻研發。它們與同樣入選北京市-中國科學院共建首批交叉性研究平台項目的材料基因組研究平台構成以物理研究所為依托單位的“一裝置兩平台”,承載着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推動物質科學研究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使命。
在參訪過程中,同學們認真聆聽介紹,不時駐足,不時提問。天寒地凍擋不住他們遇見科學的熱情,狂風密雪吹不散他們預見未來的壯志。

參訪師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