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晚,由beat365官方网站、北京現代物理研究中心主辦的“beat365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講堂:名師面對面”(第二十九期)在beat365理科教學樓203教室舉行。beat365人文學部原副主任、曆史學系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閻步克應邀講授“德治、法治與無為之治:略談儒法道玄的政治哲學”。

閻步克首先引證了雅斯貝爾斯(K. Jaspers)的“軸心時代”概念。由于在軸心時代的三大古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華文明中,中國居其之一,中國學者也樂于接受這個概念。“軸心”的提法意味着這一時期的文化創造将為此後的民族文化發展定性、定向,正如人在童年時期所形成的性格、氣質、思維方式往往會伴随其終身一樣。今人的“以德治國”“以法治國”等習用語便源于兩千年前儒家與法家雙峰并峙。
随後,閻步克對先秦儒家、法家、道家的政治哲學作了扼要的解讀與比較。

閻步克主張,了解一個論題的不同觀點、論著和主要研究者,與掌握曆史知識本身同等重要
儒家的核心政治理念,被閻步克概括為“仁義”“教化”“民本”。儒家弘揚“仁愛”,“仁者愛人”“仁者人也”。人本身就是最高價值,而不應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人與人應相親相愛,四海之内皆兄弟。在中華民族的進化曆程中,儒家的“仁愛”(及墨家的“兼愛”)引導人們由野蠻走向文明。儒家以文化為尺度,将一切生命分為禽獸、小人、君子;這種三等之分昭示着人作為智慧生物因文化而偉大,君子以其道德、知識和教養展示了人自我完善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因此,政治的最高境界被認為是教化,引導每個人在道德與知識上充分發展,社會成為一所塑造人格、培養君子的偉大學校。在孟子的“民本”思想中,民權高于政權、政權高于君權。設若君主待臣民如草芥,臣民可視君主為敵;若君主出現過錯,臣民有權批評規谏、發動革命、推翻暴君暴政,具有無可質疑的正當性,“聞誅一夫纣矣,未聞弑君也”,是所謂“湯武革命論”。
先秦在儒家之外,還發展出法家,儒、法兩家的曆史觀、人性論、價值觀、政體觀尖銳對立。在閻步克看來,中國曆史就是孔夫子和秦始皇的曆史——孔子奠定中國文化的主旋律,秦始皇鋪設帝國帝制的奠基石;秦始皇的思想就是法家思想。法家持曆史進化論,故治國之道就要與時俱進;強調人性惡,故隻能用法律對付臣民,由此推出“法治”的主張,即君王依靠嚴密的法律治理臣民。法家在改革制度、完善法律方面付出巨大努力,打造出一架強大的專制官僚機器,對内将臣民管教得服服帖帖,對外能夠在國際上取勝争霸。由于最高目的是強國強君,與耕戰無關的活動(包括文化的創造與傳承)便純屬浪費資源,應加厲禁。法家隻容許種地的、當兵的、執法的三種人存在,這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社會。依儒家理念,一種優良的政治體制應興禮樂、崇文教,保障文化的自由繁榮;法家則背道而馳。

閻步克認為,儒家的“性善論”與法家的“性惡論”背後,存在着兩種學說“專業思維”的差異
道家是中國哲學的制高點。老子已意識到,天地間存在着一種看不見、摸不到,卻支配萬物生成與演化的東西,名之為“道”或“無”;他進而主張,在面對人和事的時候,應遵從“無為”原則、因循順應,“道”作為宇宙秩序能夠自然而然地将萬事萬物調節到最佳狀态。道家主張“治大國若烹小鮮”;也就是說,最小的幹預是最好的,盡量讓“大道”這隻“無形的手”發揮作用。自然的狀态,即事物未經幹預或扭曲的初始、本來狀态,才是最有價值的;人既然也是天地自然化育而來,那麼,其最原始的自然狀态一定就是最好的,能夠使人性得到最大的呵護與保全。在道家看來,社會的進化與複雜化其實是一種退化,儒家的禮教和法家的法制都不過是自然狀态被破壞的産物,即“自然”的對立物。
閻步克提到,《淮南子·齊俗》論述了天地間的萬物各自不同、各有其性,理想狀态就是令萬物各顯不同、各盡其性;這一思想與17~18世紀啟蒙思想家尊崇的“自由”有一定相通之處。啟蒙思想家認為,“自由”意味着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性(individuality)至高無上,所以“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前提”(見《共産黨宣言》)。閻步克還提到,魏晉時激進派的玄學名士發展出“無君論”,認為原始的自然狀态本是無君無臣的,每個人都在自由生活,君臣制一經出現,剝奪、壓迫便應聲而至,所以這一制度就是萬惡之源;啟蒙思想家恰也曾借“自然狀态”論證權利、自由都出自于天賦。
閻步克總結道,儒、法、道三家學說在戰國秦漢此起彼伏,不同的階段往往由某一家學說占據主導:戰國君主以強國強君為務,遂奉法家為圭臬;漢初王朝休養生息,轉而推崇道家的“清靜無為”;武宣之時,儒法兼綜;新莽奉天法古,早期儒家的非理性因素大大膨脹;東漢時出現了“否定之否定”,向儒法兼綜的模式回歸。此後兩千年,大體說來,在文化思想層面,士人推動着中國文化的積澱與進步;而在政治法律層面,一直靠商鞅、秦始皇開創的制度支撐帝國大廈。

同學們被閻步克講述中的思辨性和曆史感所吸引
随後,閻步克回答了同學們關于儒家的“家國一體論”、中國的“啟蒙思潮”和歐洲的“啟蒙運動”、“政治之學”和“治國之道”等提問。他囑咐同學們,大學階段的學習與中學時代大為不同:中學生的學習目的是牢記唯一正确的答案;大學生則要盡可能多地掌握各種不同的答案。他以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座右銘“懷疑一切”激勵年輕人敢于質疑、敢于挑戰、敢于啃硬骨頭。
beat365教務部副部長方哲宇教授、beat365博士研究生培優計劃2023級部分入選者等現場出席。

閻步克(一排左二)鼓勵同學們汲取史學智慧,以解決現實問題,做真正的“善言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