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學院新聞
在校生代表林中沖同學在beat365官方网站2022年開學典禮的發言
發布日期:2022-09-29 浏覽次數:
  供稿:beat365開學典禮工作組  |   圖片:經典瞬間   |   編輯:李宣穎   |   審核:曹慶宏、穆良柱

undefined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學弟、學妹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beat365凝聚态物理專業2021級博士研究生林中沖,非常榮幸能在這裡代表高年級學生發言。首先,請允許我代表beat365在校研究生歡迎大家的到來!同時,祝賀你們完成從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身份轉變,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開啟新一階段的學習生活。

今年是我在北大的第四個年頭。回望四年前,也是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時節,我和你們中的大部分人一樣,懷着期待和憧憬的心情,來到燕園,進入物院。四年間,我親曆了北大百廿誕辰以來的踔厲前行,也感受着物院二十華誕以來的日新月異;同樣地,北大見證了我從懵懂走向求知,物院也記錄着我四年的成長、成熟。四年後的今天,請允許我在這裡分享自己對研究生學習生活的一些感受和建議。

首先,“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做一個博聞強識、志存高遠的物理人。從誇克到星系,從阿秒到億年,物院研究領域之寬,給我們提供了廣才博學的平台;大學之大,不在于大樓,而在于大師。以物院中樓門廳幾尊銅像為代表的一代代大師,胸懷國家使命,肩挑民族希冀,攻克時代難題,诠釋科學精神。因此,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我們,應當仰望星空,志存高遠,将科學目标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追蹤科研動态,把握前沿脈搏,延伸我們認知的廣度和深度。

其次,“君子以獨立不懼”,做一個學會享受孤獨的物理人。當我們步入研究生階段,相比本科期間豐富多彩的日常活動,學術研究将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主線。大部分的科研時光單調而孤獨,一路上的困難往往需要我們獨立面對和克服,比如材料生長、器件構建的失敗,或是程序調試的頻繁錯誤。但我們需要自我調整,盡快适應這樣的生活,并嘗試去發現其中的樂趣,在每一次的點滴進步中收獲自己的成就感和繼續前行的動力。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科研的旅程雖然孤獨,但交流合作、援疑質理将是我們進步的不二法門。作為我們堅實的後盾,無論是科研瓶頸,還是學業挫折,或是生活困難,導師總會給出及時的建議,引領着我們邁進。有時也會遇到導師也無法直接解決的問題,但他們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也會從不同角度給予我們有益的啟發。課題組的兄弟姐妹更是我們可以相互信賴和依靠的“戰友”。常聽人言,“結伴而緻遠”;不論是前輩學者嘗試過的努力,還是同門師友遭遇過的問題,及時的溝通交流總是我們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的最佳途徑。再者,參加高水平的學術會議,采撷“他山之石”,有助于我們拓展學術視野,開展聯合研究。古語道,“高樹靡陰,獨木不林”;一個研究方向的發展與進步總是離不開不同學派的研究人員的争鳴與合作。

最後,所謂“君子不器”,請不要忘記物理人首先是“人”。當我們逐漸習慣于實驗室—食堂—宿舍這種三點一線、千篇一律的生活時,當我們為實驗不前、論文不中而焦頭爛額時,不妨暫時地放空自己;也許在我們轉換心态的過程中,就能發現柳暗花明處的“又一村”。還記得去年八月,同一個實驗操作的反複失敗讓我煩躁不安,甚至心灰意冷,我會在晚間時分繞着未名湖走上一圈,讓湖畔微風吹散焦慮,放松自己,然後拾起重回實驗室的信心。所以,希望大家在埋頭學習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身邊的風景。同時,“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保溫杯和枸杞”——健康的身體永遠是革命的本錢,養成日常鍛煉的習慣,實現“為祖國健康工作六十年”的誓言。

随着在北大的生活進入到第四個年頭,我也越發贊同魯迅先生那句“北大是常為新的”。在新學年的伊始,在格物之路的新起點,願我們全體北大物理人共掬未名水,同望黃河月。

最後,衷心祝願各位老師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祝各位同學學習快樂、學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