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學院新聞
校友代表齊志研究員在beat365官方网站2022年開學典禮的發言
發布日期:2022-09-28 浏覽次數:
  供稿:beat365開學典禮工作組  |   圖片:經典瞬間   |   審核:曹慶宏、穆良柱

尊敬的高院長、劉書記,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首先,非常感謝beat365邀請我作為校友代表參加這次隆重的開學典禮,讓我有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收到邀請的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識到今年是我從beat365畢業整整二十年了。回顧我的科研經曆,在北大物院研究生的三年學習時光,為我之後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于時間有限,這裡我最想分享的是一些科研起步階段的學習感受,希望對師弟、師妹們有所幫助。


第一,培養交流的能力。首先給大家講兩位同學做科研的例子:一個叫小Q。在和導師讨論好要做的新課題後,他就開啟了努力工作的模式。遇到各種問題時,都是靠自己,努力查文獻,學習新的實驗方法,努力做到自己獨立解決所有的問題。表面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一到組會彙報工作的時候,就被導師和其他組員批判得體無完膚,最後這個課題很狼狽地做了将近五年的時間才結束。另一個同學叫小Z。他從拿到課題的第一天開始,每做完一組新的實驗,都會和實驗室每一位成員交流,聽聽他們的意見。然後再和導師讨論,不斷調整課題的方向。小Z的課題隻做了9個月的時間,結果就發表在很好的雜志上。兩位都是工作很努力的同學,但是科研過程非常不一樣。這兩位同學是誰呢?他其實就在我們中間——小Q和小Z是同一個人,就是我本人,隻不過一個是在博士階段的我,另一個是在博士後階段的我。博士後階段的工作之所以開展得更加順利,正是因為我認識到了交流的重要性。科學研究的魅力就在于我們無法預判一個課題的走向,十個課題可能九個會失敗,剩下的一個最後還很可能會偏離最初的猜想。因此,在課題進行中要盡可能地多和大家交流,正所謂“聖人無常師”,更何況是我們,讓周圍的同學和老師來看看你的新數據和下一步的計劃,他們不經意的一句話很可能點亮你思維的火花。


第二,磨練獨立思考的能力。具備交流的能力非常重要,但是光聽不行,還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中國有句古話叫“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收集各方信息後,要自己獨立思考判斷才行。我博士後階段的課題,一開始實驗非常順利,完全和導師的設想符合,但是當兩個重要的對照實驗一做,發現和預想的結果完全不一樣。導師當時給我的建議是放棄這個課題。但是我并不想輕易放棄,在虛心聽取了各方的意見後,我開始檢查自己的實驗步驟,确認實驗是否做對了。我認為,當你的數據和你的假設不一緻的時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檢查實驗是不是做的正确。如果實驗正确,那就是你有沒有本事解讀實驗數據的問題。一定不要為了迎合你前期的假設,就試圖改變實驗設計。後來我大概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找到了可以解讀我的實驗數據的新假設,并有理有據說服了我的導師接受了我的想法。這項工作後來很順利的發表在細胞雜志上。這個經曆也讓我體會到了科研的樂趣。當你的試驗結果和預期一緻的時候,我要祝賀你;當你的實驗結果和預期不一緻的時候,我更要祝賀你,因為這背後可能會存在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在等待你的召喚,這時候一定不要焦慮,而是繼續磨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我想說的第二方面。


第三,堅守研究的初心。基礎學科是國家科技創新的基石,基礎研究是破解“卡脖子”難題的關鍵,你們的研究是與國家強盛、民族複興緊密相連的,你們的名字也許有一天将載入中國乃至國際物理學的史冊。當今時代,社會有一些浮躁的風氣,有些同學在選擇專業和擇業上難免會受到影響。我很高興,在座的同學選擇了物理學。你們要相信自己的選擇,保持對科學的好奇心,堅守研究的初心。鄧稼先先生在1948年遠赴重洋,前往美國普渡大學學習物理學。在國家百廢待興之際,他放棄了優越的科研環境和生活條件,毅然回國,投身新中國核物理事業的建設中。像鄧稼先先生這樣的科學前輩,北大beat365還有很多很多。他們都是我們的榜樣!現在,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對我們基礎學科研究非常重視。同學們,你們生逢其時!北宋張載說讀書人應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作為北大beat365的學子,作為時代的驕子,你們更應該立大志,成大才,不負使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在座的學子都是祖國的棟梁之材,願你們借助北大beat365的東風,在這裡磨煉本領,越飛越高!最後,作為曾經的北大物理學子,向beat365的老師前輩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祝各位老師工作順利、身體健康!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