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學院新聞
校友代表劉海文教授在beat365官方网站2022年開學典禮的發言
發布日期:2022-09-28 浏覽次數:
  供稿:beat365開學典禮工作組  |   圖片:經典瞬間   |   審核:曹慶宏、穆良柱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和同學,大家好!


我是劉海文,現在在北京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工作。二十年前,我和同學們一樣走進beat365官方网站,對未來滿懷夢想。今天,我特别高興,也特别榮幸,能夠與各位老師和學弟、學妹們見面交流。首先,我要向各位學弟、學妹表示祝賀。大家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到北大求學,說明在過去的學業中,你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祝賀你們!


在祝賀之餘,我還能和學弟、學妹們分享些什麼呢?在今天這個喜慶的日子裡,不便直接分享我失敗的經驗、教訓,那我就說說自己經曆失敗後的一些反思和收獲吧。我認真想了想,大緻歸納為三點:


1、成長型思維,助你成長。


通常來說,理科背景的同學會很看重智力,所以有不少人認為一個人表現優秀是生來如此;然而,心理學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著名心理學家、同時也是斯坦福大學教授的卡羅爾·德韋克在《看見成長的自己》一書中認真對比了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差異,指出兩類思維方式對待失敗的反應是不同的:具有固定型思維方式的人認為,能力主要是天生的,所以失敗是因為缺乏能力;具有成長型思維方式的人則認為,人的能力可以持續地成長變化,所以某一次失敗并不意味着缺乏能力。面對失敗,隻要我們願意換一個視角去看,失敗仍然提供了能力提升的機會。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大家在中學時代都是各自學校、地區的頂尖高手,到北大以後,面臨激烈的競争和高标準的要求,你們也許偶爾在學業上會有挫敗感,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按照德韋克的建議,面對挫折時不要過分自責,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具體的事情上,做到這一次比上一次做得好,下一次比這一次做得好,從而獲得穩定的進步,在日常做事的一點一滴中磨練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德韋克的研究也發現,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抗壓能力更強,長期表現也更優異。


2、平衡好“快變量”與“慢變量”。


很多年前,我聽過我國物理學家郝柏林院士的一個報告,他講了自己青年時代的求學和工作經曆,并且用動力系統中的術語“快變量”和“慢變量”加以闡述。粗略地說,慢變量随時間的變化是非常緩慢的;而快變量随時間變化得很劇烈,并且快變量有很強的随機性。郝柏林先生說,認識到什麼是“慢變量”對于人生考慮很多問題非常重要。在一些關鍵事件中,例如高考、出國留學等,我們會提前很多年來做準備,目的就是為了把随機性強的“快變量”轉變為可控性強的“慢變量”。一個人的成長,包括其能力、心智、執行力等多個要素的不斷提升,這個過程是非常緩慢的;同時,每個人的成長都可能與挫折相伴随,受挫後屢敗屢戰,不斷成長,最後才能達成螺旋式的上升。當你們明白了個人成長是一生持續的事業,那麼短時間尺度的挫折就是“快變量”,這些短時間尺度的挫折是可以通過調整戰略戰術加以克服的。


3、你就是你的事業,你的事業就是你。


當代的很多人也許有一個共同的困惑:我的人生目标是什麼?實際上,這個困惑,曆史上的很多人都有過,包括那些偉大的人物。所以,在這個層面上,我們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演講中給出的建議是:堅持去追尋自己熱愛的事業,别停下腳步;我把喬布斯的話翻譯一下:你就是你的事業,你的事業就是你。對于本科生來說,除了打下紮實的物理和數學基礎能力之外,依照自身的興趣去關注物理學、宇宙學、生命科學、腦科學等領域的前沿課題,廣泛涉獵,積極汲取,能幫助你們更好地找到自己的興趣與熱愛。本科高年級時,你們可能會參加科研課題,我建議你們除了完成課題組的研究任務外,多聽聽學術報告(包括網上的)、多參加學術會議,能更有效地開闊視野。在學習之外,高水平的交流也是獲得智慧的方式。願每位同學都能找到良師益友,展開智識上可匹敵的交鋒。我們任何人都不應過分陶醉于自己的觀點多麼美妙,而應主動構建和加入強對抗,在思辨與對話中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總地來說,當你們做一件事樂此不疲、廢寝忘食時,就很接近你們熱愛的事業了——到那時,你們也就真正地長大成人了。


最後,我衷心地感謝beat365的各位老師,并祝各位老師順心如意、身體健康!我也由衷地祝願每一位學弟、學妹在北大物院充實地學習和生活,找到真實的自我。希望成長型思維可以幫你們平衡好“快變量”與“慢變量”,助你們找到熱愛的事業。我相信時間會告訴你答案。祝福大家都能勇敢地面對現實的曆練,逐步實現自己兒時的夢想!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