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學院新聞
教師代表付遵濤教授在beat365官方网站2022年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發布日期:2022-07-01 浏覽次數:
  供稿:付遵濤  |   圖片:經典瞬間   |   編輯:孫嘉琪   |   審核:穆良柱


各位同學、老師:

上午好!在這個值得未來時常回憶的日子裡,我們在此慶祝beat365官方网站畢業的本科生與研究生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首先,請允許我向大家表示祝賀!祝賀大家學有所成,在求學生涯的最重要階段取得了成功!

其次,我要表達我的感謝。能夠在如此重要的四年陪伴大家成長,我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同時,感謝八位本科生班主任,在并肩作戰、相互成就的四年,你們的付出是所有人都會銘記在心的。

收到張帆老師邀請,作為教師代表發言,起初我還是比較猶豫的。當然,這次的猶豫和2018年8月26日接到擔任2018級本科生年級指導教師時的完全不同——當時是因為對時隔十年後再次擔任年級指導教師是否勝任的不确定,擔心自己的工作不到位會影響各位同學的成長;而這次更多的是不知道在如此重要的場合講些什麼,才不會辜負這個莫大榮譽。張帆老師建議我把這次發言當做最後一次年級大會的講話,我覺得這個建議非常适合我。尤其是近期了解到一些和畢業年級同學有關的事情,我認為作為年級指導教師,有責任再次給大家提些建議,以便大家在未來的研究生生涯或工作崗位上可以少走些彎路。雖然大多數人可能做不到像我們beat365一位博士畢業生在學位論文緻謝部分所提到的“優雅”地攻讀博士學位,但做到輕松、自如還是非常有可能的。為此,下列四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第一點是盡快做到“知己知彼”。我在每次年級大會上都會提到的就是這個詞,希望大家能夠盡可能早地做到“知己知彼”。經過四年或五年的學習,每個人對自己這段生涯的感受應該是非常不同的。有的同學很快适應了大學的生活,各方面都取得非常不錯的進步與成績;也有部分同學臨近畢業還沒有完全适應大學的生活,過得不是很如意。造成如此大差異的根本原因是,部分同學首先是沒有做到 “知己知彼”,在某些階段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和選擇。我們都知道,做到客觀地認識自己是非常困難的,也是很多人主觀上不願接受的。本科階段設置的“綜合指導課”一定程度上就是服務于此的,讓每個人通過交流都能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盡快認識到自己适合于做什麼樣的工作、有什麼樣潛在的可能性可以選擇,以便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潛能。研究生和之後的階段,需要同學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和自己研究課題相關的活動,在嘗試的過程中逐步認識自我和确定方向,全面認識自己研究的問題。

第二點是提高自己知識運用的能力。不同于二十年前,目前大學裡知識學習的能力遠遠無法滿足學生培養的需求,知識運用的能力培養,即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顯得越來越重要。這一點,大家從近三屆“未名學士”的評選可以看到。無論是2016級的劉子鳴,還是2018級的王次天,他們都是具有超強知識運用能力的典型代表,在本科階段就達到了高年級研究生所具有的知識運用能力水平。研究問題的階段,知識運用能力就更為重要。提高知識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就是多讀、多聽、多記、多交流讨論、多思考與多動手。在讀一篇文章、聽一個報告時,記下其中的閃光點和不足,在交流讨論的過程中進一步提煉這些閃光點和不足,并學會在實踐過程中提出問題,以及去解決所提出的問題。

第三點是學會心态的調節,提高自信。研究問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研究工作原本就是一個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循環,也是一個不斷“試錯”、不斷提升的過程。需要正視偏離預期是正常的,這樣,在“試錯”中才能不斷地提升對所需解決問題的認識,從而獲得“成就感”,提高做科研的自信與動力。

第四點和我年級大會上用的一幅漫畫有關:一隻坐在井底的青蛙努力地仰望天空。我想大家應該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期待大家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努力提升自己,開拓自己的視野,看到更廣闊的天地。這一點,對于求學和提升階段的你們尤其重要。研究生階段和研究生畢業後的前期,每個人所從事的研究領域是相對局限于某個特定範圍的。而僅僅局限于這麼特定的領域是遠遠不夠的,要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與培養自己的興趣增長點;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借鑒其他領域的理論、方法、思想等,會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最後,祝福所有的畢業生在新的征途上勇往直前,在未來都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