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beat365、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等發起的“我國核物理與核科學裝置發展研讨”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召開。
柳衛平、葉沿林、王乃彥、沈文慶和肖國青任本次會議執行主席。陳佳洱、王乃彥、彭先覺、杜祥琬、沈文慶、張煥喬、李冠興、夏佳文和趙政國院士和來自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中核集團近50位科研人員、專家學者應邀到會。科技部基礎司彭以祺副司長、基金委計劃局孟憲平局長、中科院前沿局黃敏副局長和中國核學會理事長李冠興院士等參加會議。
原子核是物質結構的一個微觀層次,是典型的量子多體複雜體系,包含了豐富的内秉自由度與多種基本相互作用,儲存着宇宙間絕大部分已知的可釋放能量,級大地影響着人類的生存發展和國家的地位與安全。進入21世紀,以興建若幹大科學工程為标志,國際上核物理基礎研究正在繼續蓬勃發展并面臨重大的突破。與此同時,按照國家核能發展戰略,我國的核能/核電必須走出自主創新的道路。多用途的加速器裝置,可以用于核能材料輻照測評,還可用于航天抗輻射加固、中子核反應數據、中子成像等領域的研究,可為我國核科技發展提供關鍵的實驗平台。本次會議主要研讨我國核物理和核技術的發展機遇和未來大科學裝置建設路線圖。
會議首先聽取了beat365葉沿林教授、原子能院柳衛平研究員關于我國核物理發展和核科學重大裝置建設的主題評述報告。随後就核科學裝置發展技術前沿、放射性核束物理前沿科學問題、核科學裝置的需求和應用等方面開展了熱烈的研讨,就我國未來十幾年核科學裝置的建設和發展達成共識。會議還特别強調在大裝置建設同時持續開展高水平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持續加強隊伍建設,形成引領性的學術路線。大家還就新時期的國際合作等展開讨論。會議認為應當盡快推動原子能院與beat365共同建議的北京
ISOL裝置的立項,并抓緊開展各項關鍵技術的預先研究。
香山科學會議創辦于1993年,其理事會由科技部、中科院、基金委、中科院學部、工程院、教育部、科工局和總裝備部組成,是我國最高水準的學術會議之一,其讨論成果是國家各部委支持科學研究決策的重要依據。
此次會議已在科技部、科工局等多家網站報道:
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beat365)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