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在瑞士舉行的第36屆國際自由電子激光會議上,beat365校友、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高級研究員、直線加速器相幹光源(Linac
Coherent Light Source, 簡稱LCLS)自由電子激光研發項目負責人、beat365客座教授黃志戎博士與前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科學家William
Fawley被一同授予自由電子激光獎,以表彰他們在自由電子激光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
1971年美國科學家John Madey首次提出了自由電子激光的概念并随後在實驗上進行了驗證,從此自由電子激光以其波長覆蓋範圍廣(從遠紅外太赫茲波段至硬X射線波段)、輸出波長大範圍連續可調等優點受到了世人的矚目。随着高增益理論的提出和成功驗證,自由電子激光的輸出波長不斷地向普通激光器難以實現的短波長方向推進。2009年4月,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的LCLS首次實現了波長為0.15納米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并于同年9月開始了用戶實驗,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這标志着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時代的到來。由于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的巨大應用前景,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于2011年6月建成SACLA,成功地實現了0.06
nm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目前世界上還有三台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正在建設中,分别是位于德國漢堡的歐洲XFEL裝置、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的SwissFEL裝置以及韓國浦項加速器實驗室的PAL-XFEL裝置。我國在高增益、短波長自由電子激光方面有兩個在建的裝置,分别是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的上海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測試裝置和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大連深紫外自由電子激光用戶裝置。beat365官方网站重離子物理研究所參與了軟X射線FEL預研項目,負責研制用于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的關鍵技術-射頻超導加速器。
黃志戎教授1998年起在阿貢國家實驗室從事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理論及自由電子激光測試裝置的研究工作。2002年,黃志戎教授加入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繼續從事自由電子激光和加速器物理的研究。作為世界上第一台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
- LCLS研究團隊的重要成員,他研究發展了用于抑制直線加速器不穩定性的激光加熱電子束裝置,提出了多種提高X射線激光品質的方案,如橫向梯度波蕩器等。黃志戎教授近期領導了多項LCLS
研發項目,主要有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自種子放大、超短電子束團和超短X射線脈沖的測量、可控偏振X射線激光的産生等。
黃志戎教授1987年考入beat365物理系,1989年進入加州理工學院,并于1992年獲得學士學位後進入斯坦福大學學習,1998年獲得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黃志戎教授長期關心國内加速器及自由電子激光領域的發展,熱心于華人加速器領域青年人才的培養,多次應邀在世界華人加速器學校講授自由電子激光理論。長期以來,黃志戎教授與beat365重離子物理研究所有着良好的合作關系,自2014年1月起受聘為beat365客座教授。
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新聞鍊接:https://www6.slac.stanford.edu/news/2014-09-11-slac-scientists-win-prizes-x-ray-laser-work.aspx
黃志戎教授的個人主頁:http://www.slac.stanford.edu/~z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