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學院新聞
教師代表葉沿林教授緻辭
發布日期:2015-07-14 浏覽次數:
各位同學、家長、來賓、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

很榮幸得到學院的邀請,在這個充滿收獲與喜慶的聚會上,代表辛苦耕耘的老師們給同學們說一點祝福與期望的話。

首先,當然是祝賀大家走過了人生一個重要的階段。在家長眼裡,這回你們是真正獨立自主了,包括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朋友圈、經濟上的自食其力(盡管可能是研究生津貼)等等;實際上從今以後對于你們要做的主要選擇,家長都很難有實質性幫助了。在老師們眼裡,你們在多年的培育之後“大體上”成材了;有很多的機構、很多的“老闆”在欣賞你們、接納你們,指望你們去創造和貢獻。這都說明你們這兩天就會領取的畢業證、學位證,确有很高的含金量,可喜可賀。不過,今後除了在個人履曆上會反複記載之外,大多數時間裡我們和學位沒多大關系。實際上,在這個全球化、信息化的時代,“終身學習”已經不知不覺成了“新常态”,人人都是學生,天天都在學習,你們每個人的手上都時刻掌控着知識和信息的寶庫,一點就出來。包括我們當老師的,在人們常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之外,真正感受深刻的,還是“教學相長”,就是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尤其當我們把課堂變成互動場所的時候,當1-2年級的本科生也很活躍地參與到我們的科研團隊的時候。當然,我們有時也會扮演出考題、打分數、給成績的角色,讓同學們挺緊張。但這個角色其實也經常反轉,離開了課堂,我們也是三天兩頭地彙報、答辯,寫申請書、任務書、年度總結、階段總結、結題總結、驗收報告、鑒定報告等等,也得經常被人打分評比篩選排名。相信大家今後也會長期如此。所以希望大家不以學位資曆任性,終身懷謙卑學習之心。

其次,我也想說幾句人生追求的老生常談。中國的90後孩子們來到這個世界,周圍一直是日新月異、眼花缭亂,你們記憶的拼圖裡大概很難有聚焦點(也許2003年北京的“非典”算一小點)。由于父輩們奮力地開拓和跨越,你們現在走向世界,很多人已經頗有大國公民的氣度和見識,看什麼都不新鮮,這和我們三十多年前還沒解決溫飽就去發達國家留學是很不一樣了。但我以為你們的未來,注定要面對更大的未知和艱難,比我們更需要開拓和創造。再過三十多年,你們到我這個年齡的時候,這個國家、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我想大家隐隐約約能看出若幹種可能性。這與我們在座的同學有多大關系?這個問題也許太抽象。更具體一點,大家學了幾年物理教科書,上邊有許多讓我們頂禮膜拜的定律、公式、方程、模型、實驗方法等等,是人類智慧的偉大創造,往往以人命名;幾十年後,是不是該有中國人的名字陸續填充上去呢?再更具體一點,我們的鄰居從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提出Yukawa勢獲得諾貝爾獎以來,至今已有10來人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來人獲各類諾貝爾獎),他們預計在本世紀的前半葉會拿30來個諾貝爾獎(這很可能成真)。未來三、四十年,本土中國人能獲諾獎嗎?多少個?現如今說這種數字顯得特别“老土”,但這種數字背後必不可少的厚實的創新沃土,卻實實在在需要成千上萬優秀的人才去一層又一層地填充,這可就與在座的同學們息息相關了。我相信自覺地與重要的曆史進程發生一些關聯,會給你的人生,帶來醒目的聚焦點和更多地幸福感。就像大家熟知的羅素先生所說,“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是他生存激情(passion)的來源。我們在物理世界裡其實也特别崇尚關聯。近代物理學的全部奧妙之處,大概都隐藏在那個由普朗克常數制約的、互補互斥的波-粒二相性之中,而波動的實質正是所有可達範圍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大家從小學到中學,受過太多個人奮鬥的勵志教育;我們的各種評審系統,也有嚴酷的對個人可量化指标的篩選。這使得大量穿越出來的個體具有很強的“粒子性”,就是憑着獲取的能量、動量按既定的軌迹沖鋒,結果往往會發生碰撞、挫折、失去方向感。反過來,波性意味着廣泛的關聯和相互影響,意味着緩沖和超越,意味着總可以克服障礙到達彼岸,從而獲得廣闊的方向感。作為物理人,我以這種類比的方式祝願大家更具波性,與曆史的進程和環境的演變有更廣泛的關聯,與更多的人和事相輔相成,從而擁有更廣闊的方向感和更持久幸福的人生。(參考文獻:北大物院《近代物理》課程量子物理部分列出的6本參考書。)

最後,說幾句對付困難話。此前大家走的路,大體是周圍欄杆限制好的,大家結伴而行,快慢不同而已。從現在的起點出發,今後的路會有衆多的分叉,有的寬、有的窄,有的平整、有的坎坷,甚至有的通、有的不通,總之困難重重是必然的。我在這裡送給大家的一個小竅門,就是不管碰到什麼事,你都當好事、當機會對待。我們總争辯說,中美之間,你咬死牙關閉着眼睛硬把對方當朋友對待,最後多半就真成了朋友;相反,你老保持警惕把對方當敵人防備,最後一定成敵人。也就是說,許多事情的結果不取決于你事前的分析判斷理念,而取決于你怎麼去做去實踐。那這裡還有客觀規律和必然性可言嗎?其實你如果理解現代物理學的真谛,接受哥本哈根學派的觀點,這就不是問題。主觀、客觀、作用手段是相互關聯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标準,這是自然界的本來面目。所以你如果堅持把事情都當好事,你最後得到好事的概率一定會大大增加。建議大家不妨試試,也許管用。

再次祝各位畢業同學充滿信心地走向新階段,相信大家(今後都是北大校友了),一定會擁有精彩、幸福、靓麗的人生。\

謝謝大家!

點擊本文圖片可見更加清晰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