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
萃英研究生沙龍
“萃英”研究生學術沙龍第四十二期
發布日期:2011-03-12浏覽次數:

beat365“萃英”研究生學術沙龍第四十二期

為了更好地揭示物理奧妙,凸顯物院底蘊,beat365團委和學生會、研究生會舉辦的“物理•人”為主題的物理文化于3月12日拉開帷幕,以進一步拓展北大物理人的課外生活,展示物理人的獨特魅力。作為“物理•人”文化活動月的重要部分,本屆物理文化節之學術争鳴——第四十二期“萃英”研究生學術沙龍在物理樓中212成功舉辦。

3月21日晚上18點30分,物理樓中212,沙龍拉開帷幕。來自凝聚态所的06級直博生方哲宇同學帶來“表面等離激元在納米光學回路上的應用”的精彩報告。本次報告吸引了來自物理院、信息院的本科生、研究生等三十多人參加。報告一開始,主講人首先向大家講述了他個人曾經和“萃英”沙龍之間的有趣故事。在大家的歡笑聲中,主講人開始介紹他個人的科研工作,從納米光學、納米光學回路到表面等離激元,向大家詳細展示了他從事該方向研究的成果。報告由淺入深,一步步把大家帶入了物理研究的有趣世界。

在報告的後半階段,主講人總結回顧了他在科研方面的體會和經驗,他認為科研是一個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的過程。青年學生選題時不但要自己調研确立研究方向,還要經常和老師、同學們讨論,以得到有益的啟發和幫助。他勉勵低年級同學:“有時候,即使你做出了優秀的工作,第一次投文章不一定順利,這時候不要氣餒,也許是英文不夠好,寫得不好,修改後多嘗試幾次就能成功。我的第一篇APL就是這樣發出去的。”

報告的最後,主講人還和大家分享了前幾天他在日本東京參加第三屆HOPE MEETING會議的情景和期間遭遇地震的離奇經曆,并展示了現場的相關圖片和視頻。經曆過日本大地震的考驗,主講人顯得更加堅強,他說:“經曆過地震以後,我對生命有了更新的認識,希望大家在整個研究生生涯裡,不要渾渾噩噩的過日子,而是要腳踏實地,努力的做好自己每一天的工作。”

20:00左右,沙龍圓滿結束。方哲宇師兄不僅為我們帶來了學術研究的寶貴經驗,他個人優秀的科研成績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對我們也是一種莫大的激勵。

附:主講人簡介

方哲宇,男,06級直博生,導師朱星教授,從事近場光學,表面等離激元,納米光學等方面的研究。08年6-8月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納米研究中心從事相關研究工作。曾獲得beat365研究生“學術十傑”、beat365研究生創新獎等多項獎勵,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十餘次,并做了口頭報告。已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其中部分重要工作發表在Nano lett和APL等國際學術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