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萃英"研究生學術沙龍第二十二期
4月12日下午,“萃英”研究生學術沙龍第二十二期在物理樓中212舉行。本次沙龍的主講人是北大凝聚态物理專業趙偉強博士。趙偉強是03級博士,師從秦國剛院士,冉廣照副教授,近幾年科研表現出色,已發表8篇高水平文章,其中5篇為第一作者。
趙偉強博士的研究方向是納米半導體與光電子物理。2003年加入秦國剛院士研究小組攻讀博士學位,參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趙偉強博士緻力于追求高效率高亮度的發光器件,并且通過對器件發光性能的表征,對發光材料的選擇和結構的設計做系統性研究。他這次給我們帶來的報告題目是“矽基有機電緻發光器件與物理”。 報告從矽光源談起,介紹矽基有機電緻發光器件的概念、特點,以及如何設計這些器件。
在報告後,趙偉強博士總結了自己在北大學習期間的科研曆程,最後和現場同學分享了自己在科研中的幾點心得:
剛開始進入科研的時候,多做實驗;當熟悉這個領域的以後,多想實驗。
當猶豫是否做這個實驗或者課題的時候,有時間就做沒有多餘時間就不要做。
手裡随時要有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課題,這樣才不會浪費時間,不會等待。
文獻調研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導師說的不一定是對的,但往往都是對的。
學會最快總結實驗結果,随時和導師探讨。我們院的老師人都很好,不要怕打擾他們。
科研是需要安心去做的,不要指望着想幾天就能出成果出想法。
創新的想法需要靈感,但是這種靈感是靠平時的經驗積累出來的。
"萃英"研究生學術沙龍第二十二期資料
主 講 人:趙偉強(凝聚态03直博)報告題目:矽基有機電緻發光器件與物理沙龍時間:2008年4月12日(周六)下午3:00-5:00沙龍地點:物理大樓中212報告摘要:矽是一種間接帶隙的半導體材料,要實現高效矽發光是很困難的。但是矽光電子學的發展一直在要求人們找到有效的矽光源。本報告就是從矽光源談起,介紹矽基有機電緻發光器件的概念,說明其是實現矽光源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報告将介紹這些器件的特點,以及如何設計這些器件。内容主要有:利用有機紅外電緻發光材料,以及多晶矽陽極技術制作了有效矽基的紅外有機電緻發光器件。而在可見發射的矽基有機電緻發光中,介紹以n矽為陰極的具有頂出光陽極結構的有機電緻器件,以及其中n矽陰極對器件性能的影響;其次針對p矽陽極的空穴注入可調的特性,我們結合高效的電子注入技術,探讨了p矽陽極用于有機電緻發光的優勢——空穴注入的簡單可調可以很好去匹配電子注入,從而用于制作高效的矽基有機發光。主 講 人
科研經曆:2003年加入秦國剛院士研究小組攻讀博士學位,參與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研究方向是在矽襯底上生長有機半導體發光材料,制作成矽基有機半導體發光二極管。追求高效率高亮度的發光器件。并且通過對器件發光性能的表征,對發光材料的選擇和結構的設計做系統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