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凝聚态
【凝聚态物理-beat365論壇 2023年第6期(總558期)】原位透射電鏡發現的幾種新材料
浏覽次數:
主講人: 王立芬 研究員(中科院物理所)
地點: 物理大樓中212會議室
時間: 2023年3月30日(星期四) 15:00-16:30
主持 聯系人: 趙清 zhaoqing@pku.edu.cn
主講人簡介: 王立芬: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4年于中科院物理所取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學位。博士期間主要工作是發展原位電化學反應顯微技術,通過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中搭建納米尺寸锂離子電池,研究了系列儲能材料中的锂離子輸運儲能機制。2014年至2018年在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繼續博士後研究。主要工作圍繞于運用色差,球差雙矯正透射電鏡對功能材料實現全元素原子級成像,主要實現了輕元素原子如功能氧化物中氧原子的實空間可視化;以及在透射電鏡中搭建液态反應環境反應池,原位研究液相合成材料的形核結晶行為。2018年9月入職中科院物理所,主要研究興趣集中在形核、結晶微觀動力學的原子級可視化;功能材料中锂離子、氧離子多場調控下的晶格動力學行為;以及低維材料中多場調控的結構相變動力學行為。

  原子是物質的基本構成單元。物質的性質往往可以追溯到原子或者分子尺度。在原子尺度探索材料的微觀結構和功能是對其理解和調控的關鍵。在所有的顯微表征手段中,透射電子顯微鏡具有亞埃的分辨能力。進一步發展形成的原位透射電鏡能夠在原子分辨的基礎上實時捕捉材料中的微觀結構演變行為,為研究材料微觀結構及性質提供了直觀有效的研究手段。我們基于發展這種原位透射電鏡成像方法和原位技術,實現了功能氧化物如氧化铈中氧輸運的直觀成像,發現了系列納米限域液相合成的具有新結構的隐藏相,如具有纖鋅礦的氯化鈉和具有層狀結構的氧化铍。通過發展原位低溫冷凍電鏡方法結合低劑量電子束高分辨成像技術,我們對低溫下水冷凝成冰的結晶過程進行了原子分辨的動态捕捉,發現了在低溫襯底上優先形核生長形成的單晶純相立方冰。系列微觀機制和新材料的揭示展示了原位超高空間解析透射電鏡的微觀表征優勢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