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凝聚态
固體中聲子主導的可見發光現象與負熱淬滅機制
浏覽次數:
主講人: 徐士傑
地點: beat365中樓212大教室
時間: 2021年3月25日(星期四)15:00-16:30
主持 聯系人: 沈波 bshen@pku.edu.cn

報告人簡介:徐士傑,河北省唐縣人。1984年本科畢業于河北工學院,1989年碩士、1993年博士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現為香港大學物理系終身教授及複旦大學特聘教授。長期緻力于寬禁帶半導體光學與光電子器件物理研究,幸運獲得一些較有影響的獨到發現及結果,如氮化镓中的亞穩缺陷态、應力與熒光峰位的線性規律、局域化态分布函數及系綜熒光LSE模型、聲子介入的多體Fano共振發光等。這些發現和發展在領域内起到了一定的推動和引領作用,如所發表論文迄今已被各國學者正面引用次數超過6800篇次(Google Scholars),以及被德國著名學者引用到他們的暢銷教科書《Semiconductor Optics》與《The Physics of Semiconductors》修訂版中。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傑青項目及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獎。


摘要:固體發光是一個十分普遍的自然現象,其譜峰、能位、強度、線型等則十分“靠譜”地反映固體的本征性質,如能帶結構、晶體結構、晶格溫度等。一般而言,随着固體晶格溫度的上升,固體發光強度都呈現衰減乃至淬滅現象,如此的現象在衆多文獻及教科書中被稱之為發光熱淬滅現象。最近,作者及其合作者發現,我們或可讓晶體聲子在雜質電子的躍遷發光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以緻于産生在大溫度範圍内的“負”熱淬滅(negative thermal quenching)發光現象,即發光強度不但不随溫度的升高而衰減,反而迅速上升。這樣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以前的常識,并可能産生重要的技術應用。在本報告中,我将向大家彙報我們對于固體中聲子主導的發光基礎機制及“負”熱淬滅現象的一點理解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