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科研成果
馬仁敏課題組實現基于模式耦合光場局域化機制的魔角激光器
發布日期:2021-08-17 浏覽次數:

微納激光器通過有效光學反饋機制将光場局域在波長量級或更小尺度,從而增強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提升激光器性能,可實現低能耗和高調制速率相幹激射,在數據通信、光傳感、片上光電互聯等領域有着廣泛應用前景。光場的局域化通常由材料光學性質的空間不連續性或無序化引起,比如不同折射率材料界面的全内反射可形成回音壁局域模式,光子晶體中的結構缺陷可形成光學禁帶局域的缺陷模式,無序結構中的多重散射可形成安德森局域化模式,等等。

近日,beat365官方网站、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馬仁敏研究員課題組在無缺陷的周期性結構中基于模式耦合光場局域化機制實現了魔角激光器(圖1)。魔角激光器中的光場局域化來源于形成莫爾超晶格的兩套光子晶體模式之間的耦合,無需形成光子晶體禁帶,因而無需對結構參數進行精确調控;也就是說,隻要簡單地将兩套光子晶體扭轉一定角度并疊加,即可産生亞波長局域的高品質因子納米光腔。該光場局域機制可應用于納米激光器、納米發光二極管、非線性光學和腔量子電動力學等研究。

圖1  魔角激光器示意圖(其中的光場局域化來源于模式耦合,無需形成光子晶體禁帶,即可實現亞波長局域的高品質因子納米光腔)

不同于兩層石墨烯扭轉形成電子體系的魔角結構,課題組利用微納加工技術,将兩套扭轉的光子晶體晶格做在同一層的半導體材料中(圖2a, b),由此形成具有更大周期的莫爾超晶格,其對應的布裡淵區内會因兩套光子晶體模式之間的耦合而形成光子晶體能帶的扁平化,對應的實空間波函數分布也會局域化。由于兩套光子晶體中的布洛赫波函數在垂直于傳播方向的維度完全重合,兩者之間的耦合也随之增強,所以在較大的扭轉角度下仍然可以得到光場的強局域化。課題組對兩套光子晶體之間扭轉角度為2.65º的魔角納米光腔開展了詳盡的理論和實驗研究;三維模拟計算表明,該納腔的模式體積僅約0.02×(波長)3,品質因子高于4×105。該魔角納腔在功率約為6 kW/cm2激勵下發生自發輻射到受激輻射的阈值轉變,激射後輻射光譜線寬約0.24 nm(圖2c, d)。


圖2 魔角激光器電子顯微鏡照片和激射特性:(a)為魔角激光器電鏡照片,(b)為其局部放大;(c)和(d)分别為魔角激光器激射近場光斑照片和激射光譜

此外,課題組還詳細研究了轉角為4.41º、6.01º和9.43º的魔角激光器的能帶結構、模式局域特性和激射特性(圖3),進一步闡釋了該光場局域機制不依賴光子晶體禁帶而實現光場局域的特性及其在不同轉角下的适用性。

圖3 不同轉角(4.41º、6.01º和9.43º)下,魔角激光器的電子顯微鏡照片(a-c)、能帶結構(d-f)和激射近場光斑照片(g-i)

相關研究成果以“納米結構莫爾超晶格中的魔角激光器”(Magic-angle lasers in nanostructured moiré superlattice)為題,2021年8月16日在線發表于《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beat3652019級博士研究生冒芯蕊、邵增凱副研究員、2020級博士研究生栾弘義和王少雷為共同第一作者;馬仁敏為通訊作者。同期的“新聞與視角”欄目配發了雅典大學(National and Kapodistrian University of Athens)Kosmas Tsakmakidis博士的評論文章,認為納米激光器是發展集成光電子和矽基光子器件的關鍵元件(Nanolasers are key components under development for contemporary integrated optoelectronics and silicon photonics),魔角激光器的設計概念具有高度創新性(exceptionally innovative design concept)并展現出優異性能(exhibits exceptional performance)。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及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beat365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等支持。

論文原文鍊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1-00956-7

同期評論: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5-021-0096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