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科研成果
用格點量子色動力學破解貝塔衰變中的光子-W玻色子圈圖難題
發布日期:2024-05-16 浏覽次數:
  供稿:理論物理研究所  |   編輯:胡克倩   |   審核:朱世琳

在粒子物理标準模型中,Cabibbo-Kobayashi-Maskawa(CKM)矩陣是一個含有關于弱相互作用味道改變信息的幺正矩陣。近幾年,人們發現一個有趣的“新物理”迹象:從核貝塔衰變和其他過程中提取的第一行CKM矩陣元暗示了幺正性的潛在違反(達到3個标準偏差)。在貝塔衰變的标準模型預言中,自由核子中的“光子-W玻色子圈圖”貢獻了主要的理論誤差。利用色散關系對該圈圖進行重新評估,人們發現了該圈圖的貢獻與之前的理論結果存在較大偏差,從而導緻了幺正性的違反。

然而,要嚴格控制光子-W玻色子圈圖計算中的各項誤差,并達到理想的精度,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由于貝塔衰變處于強相互作用低能區,導緻微擾計算的方法失效。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人們就已經知道到光子-W玻色子圈圖的重要性,但理論計算仍然基于一定的唯象模型假設。這是一個存在于強子物理和核物理中的長期未解問題。

中子貝塔衰變過程中的光子-W玻色子圈圖,内部具有複雜的量子漲落效應。(高钰聖作圖)

幸運的是,格點量子色動力學可以從第一性原理出發,利用先進的超級計算機,給光子-W玻色子圈圖的求解提供一個非微擾的方案。2020年,beat365馮旭課題組與合作者在π介子貝塔衰變中提出了解決光子-W玻色子圈圖的方法,将非微擾強相互作用部分的理論誤差降低了10倍。理論的成功也推動了實驗的進展,瑞士PSI實驗室最新的PIONEER實驗的目标是将π介子貝塔衰變分支比的測量精度提高一個數量級,以期從實驗和理論的對比中獲取精确的CKM矩陣元。

對于自由核子貝塔衰變中的光子-W玻色子圈圖,格點計算則更具有挑戰性。經過3年多的努力,馮旭課題組和合作者首次實現了核子的光子-W玻色子圈圖計算,并分析了所有系統誤差。目前光子-W玻色子圈圖難題已成功找到解決方法,理論的主要不确定性變成核多體效應所帶來的誤差。格點量子色動力學提供的新輸入,為CKM幺正性的精确檢驗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結合格點計算和其他輸入,目前第一行CKM矩陣元,偏離幺正性預言1.8個标準差。

2024年5月8日,相關研究工作以“超允許核貝塔衰變和中子貝塔衰變電弱圈圖的格點QCD計算”(Lattice QCD Calculation of Electroweak Box Contributions to Superallowed Nuclear and Neutron Beta Decays)為題,在線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beat365官方网站博士研究生馬鵬翔(第一作者)、張兆龍對這項工作均有重要貢獻,主要合作者包括德國美因茨大學M. Gorchtein博士、美國康乃狄格大學靳路昶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美國肯塔基大學劉克非教授和王筆耕博士、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C.-Y. Seng博士。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及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beat365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等支持。

論文原文鍊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pdf/10.1103/PhysRevLett.132.191901

參考論文鍊接: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24.19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