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科研成果
舒菁課題組與合作者利用量子磁力計陣列在暗光子暗物質探測中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發布日期:2024-04-26 浏覽次數:
  供稿:理論物理研究所  |   編輯:胡克倩   |   審核:朱世琳

beat365官方网站理論物理研究所舒菁教授與合作者利用兩個空間上相距近1700公裡的電磁屏蔽屋内的磁力儀對暗光子暗物質進行了搜尋。2024年4月18日,相關研究成果以“長基線量子傳感器陣列作為暗物質暈望遠鏡”(Long-baseline quantum sensor network as dark matter halo telescope)為題,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作為宇宙最大謎團之一的暗物質吸引着粒子物理、天文和宇宙學等領域的廣泛關注。最近有一類備受關注的暗物質候選者被稱為暗光子,其存在可以被認為是對粒子物理标準模型最簡單的延申:一個新的規範對稱群的傳播子。暗光子的質量預言可以橫跨多個數量級。作為一種玻色子,在質量低于電子伏特量級的時候,暗光子波函數可以看成一個經典振蕩的波,其和軸子等一起被稱為波動型暗物質。

暗光子最簡單的探測方法就是利用其和電磁學的光子之間潛在的混合項。這種耦合可以使得波動型的暗光子暗物質化身為一個特定頻率震動的電流,以此在電磁探測器内激發一個信号。常見的探測方法包括了利用諧振腔和射電望遠鏡搜尋頻率在千兆赫茲附近的暗光子。然而這類探測方法對于更低質量的暗光子并不有效,尤其是在頻率小于千赫茲的時候。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之一就是首次利用能工作在赫茲到千赫茲範圍的量子磁力儀去搜尋暗光子激發的磁場,從而深入過去無法探索的區域。

圖一:a:放置于蘇州和哈爾濱的量子探測器陣列;b:每個站點由一個邊長兩米的屏蔽屋和放置于屏蔽屋牆上的多個磁力儀組成,磁力儀用于捕捉沿軸線方向暗光子暗物質激發的磁場信号。c:原子磁力儀對磁場的測量原理。

另一個對于探測暗光子暗物質激發磁場的必要條件是在一個電磁屏蔽系統内,如若沒有這個屏蔽裝置那麼暗光子就算會激發信号也會相互抵消。舒菁與合作者們開創性地想到了醫學中常見的用于測腦電波的屏蔽屋。這些醫用屏蔽屋的優勢在于其空間較大,三個邊長都在兩米左右,以此可以進一步放大暗光子誘導的磁場信号。将磁力儀至于屏蔽屋的一邊,如圖1中b圖所示,可以最大化暗光子的信号。

由于醫用屏蔽屋的普遍性,可以同時在多個屏蔽屋内進行暗光子搜索。利用了蘇州和哈爾濱兩個相隔1692公裡的城市的屏蔽屋,可以得到一個長基線的暗物質測量網絡,在圖1中的a部分展示。将這個網絡内磁力儀的信号做關聯,可以進一步壓低每個屏蔽屋内特有的剩餘磁場噪聲,從而提高暗物質搜尋的靈敏度。在未來,這種長基線的量子探測器網絡可以進一步對暗物質的宏觀性質和微觀屬性進行解剖,甚至可以像引力波望遠鏡那樣對暗光子的來源進行定位。

圖二:對質量在4.1 feV到 2.1 peV的暗光子和光子混合的限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敏副研究員、洪太周博士和胡東棟副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舒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彭新華教授以及猶他大學趙悅副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此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beat365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科)項目、beat365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beat365高能物理中心、北京激光加速創新中心的支持。

文章鍊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7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