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同學、老師、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這裡,共同慶祝beat365官方网站的189名本科生同學、242名研究生同學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請允許我首先向各位同學及家長表示祝賀!
我接到張帆老師要我準備這個緻辭的郵件,是6月24号。之前,良柱書記當着我的面讨論過這個事情,并沒說讓我來準備。因此,張帆老師的通知對我來說是驚喜,是榮幸——這是一份莫大的榮譽。
後來遇到良柱,他告訴我本來找的是劉川老師,但川哥出差,于是找了我。他又強調了一句,說這是基于課程評估的學生意見選定的;其實,他不說,我也知道。熟悉我的學生和朋友肯定清楚,我是川哥的迷弟;他對物理、對教學的理解,是我極其欽佩的。能作為川哥的替補來完成這個光榮的任務,已經是我活到現在——43歲——最大的榮譽了!
這個背景放在這裡說,兩個作用:第一個是想調侃一下畢業典禮的總導演良柱,活躍氣氛;第二個,也是最關鍵的,是想表達這個緻辭的主題。教師在畢業緻辭中想表達、可以表達的東西有很多,比如你們到了一個新單位,一定要做好業務,因為過硬的業務能力是你在面對一些不好的事情的時候能堅持自我的底氣;你們一定要有一個好的身體;等等。但,緻辭的主題隻能有一個!這個主題要抓住你所在院系的特點,要結合你自己的成長經曆;目的是說出你在這個場合最想說的一句話。我的這句和剛才這段拉拉雜雜有關,就是:要樂于向你身邊更加優秀的人學習,快樂地提高自己!因為在我看來,劉川老師就是那個更加優秀的人;教學上,我也是始終在向他學習,進而快樂地提高自己的。
為什麼是這句呢?我來北大工作快十年了。面對我們學院的學生,我從來不擔心你們的潛質!我擔心的往往是心态。我特别怕你們要麼因為在物院碾壓了别人,進而目空一切;要麼因為被碾壓,喪失信心。特别是後者!前者雖然不夠淡定,但也不失為一種個性,我可以接受;後者,則是對你們本身天賦的浪費,甚至是對你們的緻命傷害,一定不是我們做老師的,也不是你們的家長們想看到的!而抱着我所說的這個态度去學習和工作,會不斷地産生正反饋,讓你的生活向好的方向發展。
以我自己的經曆為例,2003—2008年,我在德國的一個馬普所(Fritz-Haber-Institut der Max-Planck-Gesellschaft)進行博士階段的學習。那個時候,周圍總會有一些同學做得特别好,PRL一篇一篇地出,而我,卻啃個東西怎麼都啃不下來。我也下意識地替自己找各種理由,抱怨題目、課題組環境等等。博士畢業那年,也就是2008年,是我對專業、對人生産生了一些關鍵感悟的一年。我到倫敦大學學院去做博士後,而我的一個同學去那裡面試教職;我告訴自己:不要和人家比了,要去看人家的優點,自己盡量向人家學。有了這種心态的轉變後,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想想人家為什麼能做得這麼好?然後邁出自己的腳,踩實每一步,并且enjoy這樣的每一步!
從此,所有事情自然而然地都捋順了。博士後三年,我和我的導師相處得非常愉快,我能感覺到自己每天都在向前走:看任何一篇文章,我能很快判斷它是不是值得讀,如果是,它的亮點和缺點在哪裡?我們能做些什麼?到其他研究組交流,我可以保證對面那位已經成名的教授在聽我講某個問題的時候,他的眼睛是亮的。進而,自信心就一點一點建立起來了。博士後結束,非常慶幸得到恩哥老師、田光善老師、歐陽老師這些前輩的幫助,來北大物院工作,在一個最完美的平台上幹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這些都是我在當初選擇做物理的時候不敢奢望的事情。
出于這個原因,平時上課過程中,我也時常會有感而發地跟大家聊幾句,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能夠用好的心态做物理或做其他事情!
好了,到這裡,關于緻辭的主題“要樂于向你身邊更加優秀的人學習,快樂地提高自己”,就解釋完了。最後,既然大家是通過課程接觸對我有些印象,我就用一個課上講過的梗“可約表示”來結束這篇不太像緻辭的緻辭:
“可約表示”這個概念的本意是說一個抽象群的表示是否可約,不要看它的外在表現形式,也就是矩陣的樣子是否存在等于零的某非對角部分,而要看這個表示的表示空間是否存在群不變的真子空間。當時,為了開玩笑,我把“reducible”(可約)這個很嚴謹的術語,通過英漢互譯,和“datable”(也可約)這個不正式的單詞建立起聯系。我的意思是:我們beat365的畢業生,背後的線性空間都是可約的,但或許在某個時期看起來并不是那麼可約。教育的意義是給大家作個相似變換,使大家可約的特征呈現出來。我也不确定我們的課堂教學和我們的科研訓練是否完成了這個任務,但是我想,大家頂着beat365官方网站畢業生的光環走出去,至少别人會認為你們是可約的。這裡,我就再次祝賀大家拿到這個标志着“可約表示”的學位!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