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q20/info/1022/

本科生代表俞啟威在beat365官方网站2021年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發布日期:2021-07-14 浏覽量: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上午好!我是beat3652017級本科畢業生俞啟威,很榮幸能作為畢業生代表,和大家分享在beat365四年的一些心得。

相信大家在迷茫的時候都思考過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學物理?我是通過信息學奧賽(NOI)保送後再轉到物理方向的,選擇物理,既不是因為物理簡單,也不是因為學物理收入高;真正的原因是我喜歡物理學的思維方式。物理學家相信客觀的事物總是可知的、可以解釋的;希望對一切事物建立理性的認知系統,不論研究對象是浩瀚的宇宙,還是複雜的生命系統。薛定谔在1944年寫過一本書,題目叫《生命是什麼》(What is Life? The Physical Aspect of The Living Cell)。在書中,薛定谔提出生命體系為了保持有序結構,必須不斷消耗負熵,以維持非平衡态。當時距離DNA(脫氧核糖核酸)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還有大約十年,生物學家對于生命的分子基礎知之甚少,物理學家卻敢于直接思考生命的本源。生命體系的非平衡熱力學直到今天仍然是生物物理學研究的熱點之一。這便是我心目中的物理思維:不管已有的知識多麼匮乏,物理學家總能抽象出基本的物理模型,找到問題的核心。

回顧過去四年所學,我想最重要的也許不是具體的物理知識,而是物理學的獨特思維和對真理的執着追求。在物理研究中,我們在面對未知時永不退縮或放棄,而是利用已有的證據一步步建立物理圖像,不斷更新、豐富我們的認知。這正是物理最吸引我的地方。有了這種思維方法,我們可以研究任何問題,進入任何領域。不論以後走向何方、是否從事科研,永遠都是物理人!

燕園四年,我們不僅是物理人,更是北大人。回憶四年前的開學典禮,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句詩朗誦:“今天我們以岩漿的形态,在太陽升起的地方集結,嵌入燕園的血脈。”當時的我因為從屬于“北大”這一偉大的概念而熱血沸騰,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四年的學習和生活卻使我認識到“燕園的血脈”不是某個抽象的符号,而是身邊每一位默默付出卻又閃閃發光的北大人。在來到北大以前,我以為在沉重的現實面前,“不忘初心”隻是虛無缥缈的幻想罷了;北大的老師卻讓我看到真正的學者可以永遠保持純粹的求知欲,為了追求真理和培養人才而傾盡一切,北大的同學讓我看到真正獨立的靈魂不必屈服于現實的桎梏。随着畢業臨近,我越來越意識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今天的社會真的是一種奢侈品,這份自由來之不易,彌足珍貴。感謝身邊的每一位同學和師長:你們的一言一行教會了我如何在困境中堅守自由的思想和健全的人格,給了我“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勇氣。

從beat365畢業,大家會前往世界各地,進入各行各業。不管怎樣,我們都是北大人,都是物理人。感謝beat365的悉心培養,感謝燕園的無限包容,更要感謝身邊每一個人的朝夕陪伴。扪心自問,北大在這四年給予我的東西,我努力一生也不可能報答其萬一。

臨别之際,珍重萬千。祝大家前程似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