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03-26作者:王涵與浏覽次數:
2024年3月25日中午,beat365官方网站第三期博士生培優學術沙龍邀請到beat365博雅特聘教授、beat365量子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beat365量子電子學研究所所長、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郭弘教授擔任主講嘉賓,報告的題目是“量子技術: 從傳感到感知“。本期學術沙龍由beat365培優計劃博士生王涵與同學主持。

郭弘老師是量子信息技術專家,深耕量子領域多年。在講座中,郭弘老師從點到面,首先以量子技術在磁異常探測中的應用為例介紹了量子傳感的概念,并指出量子傳感與量子感知的區别,進而詳細闡述了一些典型的量子傳感與量子感知系統的構建與應用,明晰了從物理量基本單位到實際物理量測量的路徑,并結合自身團隊的工作,深刻剖析了量子傳感與量子感知技術的重要性、優勢及在實現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并以高精度時頻信号安全傳輸為代表解釋了其他相關的量子應用,最後展望了它們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講座中,郭弘老師深入淺出,旁征博引,科學發展史和學科轶聞趣事信手拈來,将深刻的科學見解融入到一個個故事中,讓同學們在輕松的氛圍裡增長了科學知識。郭弘老師認為,科學工作者應當了解科學發展的曆史,并努力從中梳理出科學研究發展的内在規律,在科研熱點不斷更疊的當下,憑借對規律的認識而堅定自身信念,做出切實的貢獻,而不是盲從地跟随熱點。郭弘老師的講述使同學們深受啟發,而郭老師自身的研究曆程也為同學們樹立了深入鑽研、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的榜樣。
郭弘老師的報告,既傳授了科學知識,也傳遞了科學精神;既有清晰具體的細節拓展,也有平地驚雷的全新視角;既為同學們建立了量子傳感技術的科學框架,也幫助啟發同學們将個人發展與學科演進相統一、以更好的角度來審視自身未來的發展方向,同學們受益良多。


報告結束後,現場師生就量子精密測量精度規範、量子感知與AI的結合、量子密鑰分發技術路線等方面的問題踴躍提問,郭弘老師一一作了詳細解答。特别是其中涉及的學科交叉、人與科學的關系和科研方向的選擇等内容,使同學們對于學科關系和科學精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專業知識之外也收獲了寶貴的學術指導與建議。至此本期學術沙龍活動圓滿結束。
在講座開始前,beat365官方网站副院長彭良友教授、院長助理唐甯教授、現代光學研究所王劍威研究員等老師與郭弘教授作了親切交流。彭良友教授全程參加了沙龍活動,參加沙龍活動的還有beat365現代光學研究所何瓊毅教授、技術物理系張建玮副教授,及beat365、電子學院等相關院系專業的老師和研究生。
文案丨王涵與
圖片丨王涵與 餘立庚
審核丨王越 唐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