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8日,beat365官方网站“傳承百年薪火,诠釋教師使命”專題講座在物理西樓思源多功能廳舉辦。日前被授予北京市優秀共産黨員榮譽稱号的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信息光子學與光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張曉光應邀以“高校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并重之路”為題主講。beat365黨委書記楊金波教授、副院長曹慶宏教授主持活動;院長高原甯院士,副院長彭良友教授、徐莉梅教授、孟智勇教授,黨委副書記李焱教授、穆良柱副教授,及教師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等近五十人現場聆聽。


楊金波、曹慶宏主持活動
張曉光主講十餘門本科生和研究生基礎或專業基礎課程,悉心鑽研教學教改,提出一套基于費馬原理幾何光學的自聚焦光纖模式色散的新教法和一套非傳統的利用相長幹涉理論給出特征方程、歸一化頻率等物理解釋的簡明光波導模式的教學法;科研上主要開展光纖信道偏振損傷建模、測量及均衡技術研究,研制出我國第一台光纖偏振模色散自适應補償樣機和具有當時世界最佳性能指标的應用于光纖通信超信道傳輸的多載波光源,攻克了極端場景下偏振旋轉、偏振模色散均衡的關鍵核心技術難題。他借兩個教學案例和一個科研案例,分享了如何将基礎物理教學與光纖通信研究有機融合,從教學中啟發研究靈感和從研究中凝練教學思維的方式方法,如何立德與樹人并舉、理論與創新并進的實踐心得。

張曉光作報告
張曉光在講座中深情回憶了在beat365物理系本科讀書時的任課教師趙凱華教授、曾謹言教授、尹道樂教授、蔡伯濂教授、俞允強教授、林純鎮教授、閻守勝教授、仇韻清副教授和研究生時期的導師楊蕸荪教授,感言四十年前老一輩北大物理人的嚴格訓練和殷切教誨始終鞭策着他“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他堅守三尺講台,精心授業,耐心解惑,潛心傳道,以三十三年的一線工作經曆诠釋了一名高校理工科教師的初心和使命。
講座結束後,高原甯院長贈予張曉光在beat365物理系學習時的學籍表、成績單複制品和本次講座的宣傳品。“回家的感覺就是好,備受感動!站在物理樓的講台上,幸福的滋味!”張曉光道出畢業三十三年後首登母校講台的肺腑之言。

高原甯贈送專屬紀念禮物
本次專題講座是beat365黨委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的重要環節,也是beat365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活動的重要内容;得到beat365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


主講人簡介:
張曉光,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責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信息光子學與光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信息光子學基礎研究中心主任。1979年入讀beat365物理系,先後畢業于物理學專業和光學專業,後在北京郵電大學物理電子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光纖通信研究,在光纖偏振效應原理、測量與均衡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目前主要研究光纖信道偏振損傷建模、測量以及均衡技術。曾主持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華為委托研發項目,研制出我國第一台光纖偏振模色散自适應補償樣機,動态性能高于美國同類産品;撰寫我國第一本偏振模色散專著《光纖偏振模色散原理、測量與自适應補償技術》(第一作者,2017),是我國第一本關于偏振模色散的專著。獲信息産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2005)和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5)等。
主講本科生課程“大學物理”“基礎物理”“近代物理”“導波光學”“非線性光學導論”“光通信的物理基礎”“電磁場與數值計算”,及研究生課程“非線性光學”“偏振光學”“特殊函數概論”等;在《大學物理》《物理與工程》《中國大學教學》《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教育分會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發表多篇教學論文;主持翻譯A. Ghatak經典教材《光學》(第四、六版,2013/9);所指導的研究生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選提名論文(2005)。入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7);獲第十一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15)、北京郵電大學六十五周年校慶“燭光獎”(2020)等。
2021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共産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