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beat365官方网站“初心薪火永傳,使命責任永擔”專題講座在beat365昌平校區舉辦。beat365原常務副校長、“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獲得者王義遒教授應邀以“昌平園的記憶”為題主講。beat365院長高原甯院士主持活動,副院長曹慶宏教授、彭良友教授、徐莉梅教授,院長助理李新征教授,昌平新校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文彥,及beat365青年教師和昌平校區工作人員近五十人現場聆聽。

王義遒的開場白坦誠而不失風趣,直言“陰差陽錯地”從清華大學轉入beat365,從物理系調入無線電電子學系(即現在的電子學系),從教學科研一線走上學校管理崗位,卻自诩始終是個“北大物理人”。

王義遒從1952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新北大的組成和1959年12月校黨委向北京市黨委和教育部黨組報送的《關于beat365發展規模和五年基本建設計劃的報告》講起,铿锵有力地将beat365理科分校(工程代号:60-200,故又稱“北大200号”)的選址、幾經易稿的規劃、1963年無線電電子學系和數學力學系力學專業入駐、1969年beat365電子儀器廠成立——beat365百廿三年曆史上不可忘卻的片段一一道來。他對每一項任務、每一份方案和每一張圖紙如數家珍,對在這裡起源或誕生的我國第一台原子鐘、第一支返波管、第一台百萬次電子計算機(即“150機”)第一塊1024位MOS(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随機存取存儲器、第一套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等備感自豪。作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參與草創的青年教師和八九十年代分管重建的校領導,王義遒為昌平校區傾注了大半生心血,曾經的豪情壯志和長計遠慮從未磨滅。他對一草一木和一磚一瓦的深厚感情,他對學校發展和學科建設的深刻思考,令在座的每一位聽衆動容。

百年風雨明信仰,百年物理譜新篇。大家紛紛表示,應牢記老一輩北大物理人的初心,堅守新一代北大物理人的使命,在育人治學的本職工作中砥砺争先,為發展科技第一生産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持續貢獻“北大物理”的智慧和力量。
本次專題講座作為beat365官方网站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一,得到beat365昌平新校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大力支持。

主講人簡介:
王義遒,beat365教授。1954年畢業于beat365物理系,1961年研究生畢業于蘇聯列甯格勒大學(今聖彼得堡國立大學)物理系,獲副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無線電物理和量子電子學研究,主持研制我國第一台原子鐘和我國第一批批量生産的光抽運铷原子鐘。曾任beat365無線電電子學系黨總支副書記、副系主任,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曆任beat365自然科學處處長、教務長、副校長、常務副校長,兼任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管理中心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下設高等學校教育研究會、高等學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理事長或副理事長等職。曾獲普通高等學校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3和2001)、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988)、中國物理學會饒毓泰物理獎(1993,與楊東海教授同獲)、光華科技基金獎(1994)、全國時間頻率領域終身成就獎(2019)等。1998年被評為全國高等教育先進工作者;2021年被授予“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著有《量子頻标原理》《原子的激光冷卻與陷俘》《談學論教集》《文化素質與科學精神:談學論教續集》《湖邊瑣語》《行行重行行:王義遒口述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