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黨建新聞
黨的“精神譜系”學習研讨會 ——大氣研究生第一、二黨支部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發布日期:2021-04-15 作者:田曉青 時銘 浏覽次數:


2021年4月7日下午,beat365官方网站大氣研究生第一、第二黨支部聯合舉辦了主題黨日活動——黨的”精神譜系”學習研讨會,兩個支部共有69名黨員參與活動,活動由兩支部支部書記郭佳琦、時銘兩位同志共同主持。

首先,郭佳琦同志向大家做了題為“北大人的初心和使命——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命運”的主題報告,重點向大家介紹了黨精神譜系中的五四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并結合beat365的曆史,帶領大家回顧了北大傳承的五四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發展曆程。beat365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在蔡元培、李大钊等北大師生的領導下,北大成為最早講授馬克思主義課程的大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以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基地。五四精神在不同曆史時期都發揮着重要作用,其内涵永遠緊緊圍繞着“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内核。“兩彈一星”精神代表着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科研工作精神,在物質技術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廣大科研人員通過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創造了非凡的科學奇迹。


之後,時銘同志做了題為“中國共産黨的精神譜系之脫貧攻堅精神”的主題報告,帶領大家學習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精神及脫貧攻堅楷模的感人事迹。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同貧困鬥争的曆史,在過去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偉大曆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時銘同志向大家介紹了脫貧攻堅精神的具體内涵、國家為脫貧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用數據和圖片向大家展示了國家脫貧攻堅戰取得的的成績。中國的脫貧奇迹離不開脫貧工作者的艱苦奮鬥,時銘同志介紹了兩位脫貧攻堅楷模的感人事例——黃文秀在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後,毅然選擇投身家鄉的扶貧工作,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工作中不幸因公殉職,将自己年輕的生命都奉獻給了脫貧攻堅事業;張桂梅,排除萬難創辦了針對貧困學生的沒有門檻的女子高中,建校12年來幫助1800名山區女孩走出了大山,用知識改變了貧困山區女孩的命運……報告的最後,時銘同志分享了魯迅先生對中國青年的寄語:“願中國的青年都擺脫冷氣,隻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做能事的做事,能發生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并鼓勵大家,作為新時代的北大青年,要繼續傳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脫貧攻堅精神等,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結束後,大家感悟良多,并結合自身了解的信息和親身實踐經曆進行了積極的讨論發言:

張敏中同志分享兩個自己印象深刻的脫貧攻堅案例。貴州草王壩村書記黃大發,面對村中山高坡陡、缺水緻貧的狀況,以36年的不懈努力,帶領村民們用自己的雙手在石壁上鑿出了一條水渠,解決了全村的飲水和灌溉,被稱為“大山裡的老愚公”,用自己的一生換來了村民的幸福生活。甯夏西海固曾經苦瘠甲天下,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由福建省開展對口幫扶,無數扶貧幹部不遠千裡來到甯夏扶貧,建立閩甯鎮,在這裡揮灑這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并表示,無數扶貧幹部的努力才換來我們脫貧攻堅工作的偉大勝利,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

姜中景同志為我們分享了之前參加雲南實踐團,到會澤縣參與、調研扶貧攻堅工作的親身經曆。會澤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為完成異地搬遷扶貧工作,重新規劃建造了城鄉居民的住所。針對農村和城市居民的不同需求,對新建小區進行了人性化的設計,在農村設計了集體牲畜飼養區等滿足農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為了解決居民就業問題,進行車間和工廠的培訓,讓所有人都有能力養活自己。為豐富居民的生活,建立了禮堂,老人、小孩活動室,圖書館等場所。為了讓搬遷來的人民更有歸屬感,還在小區标注了家鄉的地名,編寫村志記錄搬遷的曆史。從這些充滿溫度的小細節上可以感受到中國共産黨實實在在做事,認真對待脫貧工作的決心,體會到中國共産黨為改善人民生活做出的巨大努力。

通過此次活動,大氣研究生第一、第二黨支部的同志們對五四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以及脫貧攻堅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對領導和參與五四運動的青年學生,在研制“兩彈一星”過程中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科研工作者,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做出卓越貢獻的脫貧攻堅楷模表達了崇高的敬意。正是因為有了這無數人的無私奉獻,才取得了現階段的偉大勝利。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珍惜目前來之不易的成果,在學習和未來的工作中,積極響應黨的方針政策,為實現偉大中國夢繼續奮鬥。



攝 影:徐嘉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