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原技術物理系從1955年創建的北大物理研究室至今,已有56年曆史。2001年5月,原技術物理系被分解為4個部分,分别并入beat365、化學學院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幾十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五千多名核科學技術人才,為我國核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原技術物理系老教職工,經曆了物研室創建時期的艱辛,原子能系到技術物理系大發展的輝煌,10年漢中分校的艱難圖存,1979年搬回北京後的二次創業,現在又迎來核科學技術發展的春天。我們原技術物理系老教職工,幾十年來為技術物理系的創建與發展付出辛勞、做出了貢獻,在幾十年的征程中結下了深厚友誼。十年前我們不情願地被分解為4個部分,分别并入三個學院,但是我們的心還是連在一起,分開後仍然保持幾十年來老技術物理系的優良傳統和戰鬥情誼,繼續維持可能的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經過原技術物理系廣大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的共同努力,在核科學與技術各方面都取得重大進展,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2007年獲準建立了“核物理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2007年經過嚴格評審,獲準建設“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beat365)”,并于2009年底通過國家驗收,成為我國核領域第一個科技部序列的國家重點實驗室;2007年獲準成立了“放射化學與輻射化學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2007年經國防科工局的批準,beat365獲準建設“核物理”、“核技術”、“核化工與核燃料工程”三個國防緊缺專業。一年前,為适應新形勢發展,建立了“beat365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使我們幾個相關核學科又整合在一起,原技術物理系教職工又重新凝聚在一起,為我國核能與核科技事業發展繼續奉獻、再立新功。
我們離退休的老技術物理系教職工,至今仍十分懷念過去戰鬥歲月和同志情誼,對原先從事的核科技事業在北大的新發展感到歡欣鼓舞、萬分高興。我們熱切希望有機會重新相聚、共叙友情,願為我校核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出謀獻策。為此一些老教職工發出倡議,舉行一次“原技術物理系老教職工聯誼活動”,邀請各個曆史時期在原技術物理系工作過的、現已退休的老教職工參加。這一倡議得到了“beat365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領導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原技術物理系老教職工的熱烈響應。
經過緊張籌備,“原技術物理系老教職工聯誼會”于5月10日在北大正大國際交流中心勝利舉行,聚會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參加聚會的約170人,除少部分在國外探親、因事在外地或健康原因行動不便外,幾乎在京的原技物系老教職工都出席了。尤為高興的是,建系元老、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91歲高齡的徐光憲先生到會與大家見面,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并和大家合影留念。我系“文革”前的老領導、原黨總支副書記鄭必俊、徐鴻桂、趙元果等也早早到會,和老同志、老朋友話叙友情。年事已高、行動不便的653分校我系原黨總支書記劉激揚同志拄着拐棍、由他兒子開車護送到會場和大家見面。建系元老陳佳洱院士、劉元方院士和現在仍公務繁忙的原技物系老師錢紹鈞院士都到會和大家親切相見,暢叙在技物系結下的深厚情誼。唐孝炎院士當天上午在城裡參加工程院的一個重要會議,中午12點趕到會場,和大家見面并發表講話,使午宴又掀起了一次新的高潮。有些老師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由親屬陪同到會。行政的老同志、系工廠的老師傅都非常踴躍參加,他們為我系建設付出的辛勞和做出的貢獻是令人難忘的。
beat365核科學與核技術研究院的領導葉沿林常務副院長和幾位副院長等也到會看望老領導、老前輩,葉沿林院長還發表了熱情講話。原技物系的老領導:張群玉(原北大黨委副書記、物理研究室黨總支書記)、石幼珊(原子能系黨總支書記)、王永成(原北大漢中分校黨委副書記)、劉廉儒(原北大漢中分校黨總支書記)等由于健康原因未能到會,他們也通過電話表達對原技物系老同志的懷念,并委托活動倡議人,向技術物理系老同志代問好。
這次聯誼活動是原技術物理系老同志幾代人的大團圓盛會。許多老同志分别三、四十年了,難得一見,有許多話語要傾訴,有許多感慨要抒發、有許多良好祝願要問候。尤其女同志,感情更為豐富細膩,她們久别重逢、熱情擁抱、熱淚盈眶,激動場面難以言表。聯誼會上,大家争相回憶當年創建物研室、建立原子能系、發展技術物理系各個曆史時期的難忘歲月和戰鬥情誼,回味艱苦年代同志間的真摯情感,個個倍感親切。聯誼聚會始終充滿着團結、歡樂、友愛氣氛,充分體現了“老技物人”強大凝聚力和半個多世紀征程中結下的深厚情誼。我們為“老技物人”在發展我國核科學和教育事業中,團結奮戰、勇于拼搏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
聯誼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聚會時間雖短暫,留下印象是難忘的。感謝原技物系老同志的熱情參與,感謝北大核科學與核技術研究院領導的大力支持。
聯誼活動結束時,大家仍依依不舍,相互祝福健康快樂,希望不久再相會。
點擊以上圖片可見更加清晰顯示
聯誼活動發起人 鄭春開撰稿
201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