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是我們年少的時候 來到了燕園(1) 我們還淘氣,在校園裡爬樹 陸平校長正好看見,要扶我們下來(2) (幾年後文革他第一個就被“打倒了”) 還記得嗎,我們到周培源校長家看電視(3) 客廳裡的歡聲笑語不會吵着校長和師母嗎 還是這些少男少女的歡樂也給他們帶去了人生的快慰? (陸校長 周校長 您們在天上快樂嗎? 您們的靈魂一定還在關注着北大) 我們背着書包,上面挂着飯袋子 飯袋子是我們的第二個校徽(4) 勺子和搪瓷盆敲打着, 伴着我們競走在宿舍食堂課堂三點線路上。 教材是那樣厚,那樣難 幾百人梯級教室裡名師們的講座内容也許早已忘卻, 但他們一個個獨特的氣度卻永遠定格在腦海裡 一次課他們可以講掉三章書,讓我們一頭霧水 卻讓我們受用了一輩子!(5) 每天早上6點就要起床,匆匆地拿着一個饅頭 到教室或圖書館占座 (否則就得在偌大的校園遊蕩,尋找可以自習的教室) 圖書館外小山包的樹下,曾留下多少外國鳥語聲 而文藝閱覽室卻留下過更多理科學生的身影。(6) 還記得嗎 那每年冬天冬貯大白菜的義務勞動 還記得嗎 黑龍潭的植樹 攀上最高山頂眺望若大的北京城 無法扼制地引吭高歌。 溫泉的塔和17路軍的墓道 已斑駁的碑文離我們是那麼久遠。(7) 還記得嗎,天不亮 我們從校園急行軍到香山 又小跑登上鬼見愁。 鹫峰饅頭峰大氣層結實測 山梁上的天兵天将讓我們吃了一驚。(8) 平谷山村的社教 村口和老鄉揮淚惜别 雖然我們從此不再見面 但與勞動人民相結合一直都是我們一代人的青春格言。(9) 還記得專列将我們拉到四川樂山的日子 大隊橋邊的合影已經模糊 與鄉親們一起的“憶苦思甜”卻免不去一些尴尬。(10) 郭沫若“眼淚往肚子裡流”的檢讨(11) 山雨欲來風滿樓。 文革的風暴是如此猛烈 革命曾經是盛大的節日 但也有那麼多沉渣泛起。(12) 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 心中永留下幸福的波紋。 那武鬥的日子,大彈弓的威力 大喇叭沒日沒夜的叫哴 革命過後卻是那樣凄清 在凄清中我們走出了校門。(13) 不覺間我們成熟中逐漸變老 重回燕園 博雅塔倒映在未名湖面 臨湖軒和湖心亭倩影依舊 隻是多了老校長蔡元培的銅像和斯諾的墓。 紅綠色的樓頂在陽光下閃爍 逝去的大學永在我們心中。(14)
上一篇:北大啊, 我的夢想! ——入學北大50周年抒懷
下一篇:從IT到人生——記校友系列講座之領航IT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