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量子材料
螺旋磁體中新穎拓撲磁結構觀察及電流操控
浏覽次數:
主講人: 田明亮(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地點: 騰訊會議ID:162-609-707
時間: 2022年11月9日 (周三)下午3:00
主持 聯系人: 王健<jianwangphysics@pku.edu.cn>
主講人簡介: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安徽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院長。1986年武漢大學物理學專業本科畢業,1992年獲武漢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92-2000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結構中心做博士後/副教授/教授。 2000-2010年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物理系及納米尺度科學中心工作,先後任職納米中心訪問學者、助理研究員和物理系助理教授。2011年回國工作并受聘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長期從事小量子體系在極低溫和強磁場條件下的電荷和自旋輸運研究,發表論文240餘篇,其中在國際重要影響力Nature Index 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總引用5000餘次,H-因子40。曾受邀擔任《JMMM》、《Frontiers in Materials》、《Materials》等雜志編輯顧委委員、副主編及編委,中國物理學會低溫物理專業委員會、磁學專業委員會以及科普委員會理事以及安徽省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等。

摘要:

與傳統磁疇相比,拓撲磁斯格明子(skyrmion)的磁矩呈渦旋狀排列,可以産生單位磁性拓撲荷及演生電磁場,從而電子和磁斯格明子具有強相互作用,可以有效推動斯格明子運動,有望作為新型信息載體構築高速度、高密度、低功耗磁存儲器件。本報告将系統介紹磁斯格明子在受限體系中的産生機制和實空間結構表征以及電流對單個斯格明子的産生、驅動運動和擦除等精準操控等。本團隊利用聚焦離子束微納加工技術制備納米條帶器件,通過零磁場對斯格明子和螺旋磁疇混合态反轉磁場的方法,成功在實驗上實現了新型“磁束子”拓撲磁結構,利用洛倫茲透射電子顯微鏡原位磁結構觀測及脈沖電流調控技術,首次實驗獲得并觀察到具有不同拓撲荷的“磁束子”,在此基礎上研究了納秒脈沖電流驅動下“磁束子”的運動動力學行為等,為潛在的磁存儲器件應用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