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量子材料
二維極化激元及其增強紅外光譜
浏覽次數:
主講人: 戴慶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地點: beat365物理樓, 西563會議室
時間: 2022年3月2日 (周三)下午3:00
主持 聯系人: 盧曉波 <xiaobolu@pku.edu.cn>
主講人簡介: 戴慶,中科院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所務委員、科技處處長。獲第十五屆中國青年科技獎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現任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軍委科技委主題專家、第十三屆青聯委員。2003-2007年在英國帝國理工大學完成本碩連讀課程(MEng),2011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随後在劍橋大學光電子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2年當選劍橋大學Wolfson學院Junior Research Fellow并入選“國家特聘專家青年項目”,同年5月加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主要從事納米材料光子性能調控與器件研究,通過調控材料極化激元實現微納尺度光壓縮與轉化功能,為下一代高速光電子芯片提供關鍵光電互聯方案。成果包括:成功将入射光波長壓縮百倍引入芯片,解決因衍射極限導緻的光電互聯模塊尺寸失配問題;利用自主研制的國内首台低溫(30K)近場顯微鏡,設計新模式異質結将SPP壽命提升十倍達到皮秒量級,滿足芯片中波導傳輸需求;在單壁碳管中首次觀測光場電子隧穿效應,獲得高時空相幹飛秒超快電子源,實現高速電光信号轉換。回國後已在Nature、Nature Mater.、Nature Photon.、Nature Commun.、Adv. Mater.、Phys. Rev. Lett.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120篇,相關成果被Nature等科學媒體高亮報道,并獲得2019年度最有影響力論文獎、2020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獎。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5項,授權21項。作為執行主席舉辦了第691次和658香山科學會議、ChinaNANO 光子學分會等高水平學術會議。現擔任Nanoscale和Nano Today期刊副主編和Nature、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的特約審稿人。

摘要:

紅外光譜通過探測物質中分子的特征振動信号,可以快速、無損地确定材料的化學成分和結構,在化學和生物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但是由于紅外光波長(10微米量級)比典型的分子尺度(<10納米)大三個數量級,導緻紅外光與分子的相互作用極弱,這使得紅外光譜對納米尺度物質的檢測靈敏度極低,嚴重限制了其在痕量化學檢測方面(如食品安全和生物傳感等)的應用。要克服此挑戰,需要解決兩個技術問題:(1)波長高局域壓縮;(2)電磁能量高度增強。因此,發展能将紅外光波長高效壓縮的極化激元來增強微量物質的紅外光譜成為納米光子學領域和增強紅外光譜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課題組基于二維極化激元增強紅外光譜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明确了極化激元與微量分子的強耦合物理機制,展示了二維超高局域極化激元在不同類型的分子上增強探測和指紋識别的應用。

H. Hu et al, Nature Commun. 2019, 10, 11312.

H. Hu et al, Nature Commun. 2016, 7, 12334。

N. Li et al, . Nature Mater. 2021, 20(1): 43-48.

X. Guo et al, Adv. Mater. 2020, 32(11):1907105

W. Ma et al, Nature, 2021, 596(7872): 36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