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大氣海洋
吸光性氣溶膠在大氣循環中的關鍵過程
浏覽次數:
主講人: 劉丹彤 浙江大學
地點: 物理大樓北樓547室 (騰訊會議ID: 606 8465 6244)
時間: 2021年5月19日,周三,15:00—16:00
主持 聯系人: 趙春生 zcs@pku.edu.cn
主講人簡介: 劉丹彤,浙江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導,國家海外引才計劃青年學者。研究領域為大氣化學和大氣顆粒物。在碳質氣溶膠光學性質,雲粒子活化,及其在大氣中演化和移除過程等方面做出獨創性研究。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 (一作/通訊三十餘篇包括Nature Geoscience, GRL, JGR, ES&T, ACP等),總引用3000餘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擔任中國顆粒學會青年理事,雲降水物理研究和雲水資源開發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曾獲曼徹斯特大學傑出研究員(2017),謝義炳青年氣象科技獎(2019)。

摘要:大氣吸光性碳質氣溶膠(light absorbing carbonaceous aerosols, LAC)是大氣中對可見光譜高效吸收的黑碳和棕碳顆粒物。發展中國家工業和生活源的化石、生物質燃料的不完全燃燒,以及天然大火是其重要來源。其輻射強迫效應僅次于二氧化碳;在重污染事件發展過程中會抑制大氣邊界層的發展,加重污染過程;其加熱效應會影響大氣環流和氣候。LAC作為當前影響全球變暖的重要短壽命氣候強迫因子,對制定減排措施和緩解全球變暖意義重大。當前對LAC在大氣中的排放-傳輸-老化-移除等關鍵過程研究有許多不足,是造成評估其環境、氣候和健康效應的重要不确定因素。本次報告内容将以實測為基礎,揭示LAC在大氣循環過程中的關鍵過程,以減少評估其環境氣候效應的不确定性。

報告人簡介:劉丹彤,浙江大學百人計劃研究員,博導,國家海外引才計劃青年學者。研究領域為大氣化學和大氣顆粒物。在碳質氣溶膠光學性質,雲粒子活化,及其在大氣中演化和移除過程等方面做出獨創性研究。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 (一作/通訊三十餘篇包括Nature Geoscience, GRL, JGR, ES&T, ACP等),總引用3000餘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擔任中國顆粒學會青年理事,雲降水物理研究和雲水資源開發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曾獲曼徹斯特大學傑出研究員(2017),謝義炳青年氣象科技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