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摘要
本報告從法諾共振的物理機理分析,提出兩種實現微環腔-直波導耦合系統中法諾共振線型的兩個思路,并實現了法諾共振線型的調控。第一個思路通過調控微環腔-直波導耦合區域的相位延遲,使得耦合系統中連續态和離散态之間産生不同的相位差,從而對二者幹涉形成的法諾線型進行調節。該相位延遲的實現可以是在與微環腔耦合區域的直波導區域引入空氣孔或者填入相變材料。實驗上通過改變空氣孔的位置、形狀、尺寸等實現共振線型在洛倫茲、法諾、類電磁誘導透明(EIT)型之間的轉換。第二個思路通過在直波導上引入兩個空氣孔以形成法布裡-珀羅光學腔,在與微環腔的共振模式發生幹涉後,可以得到洛倫茲、法諾、類電磁誘導透明型的共振線型,且可以通過改變兩個空氣孔之間的間距對共振線型進行調控。所提出的兩種結構保持了微環腔的緊湊性、可以實現不同的共振線型且對器件加工誤差的容忍度高,有利于拓展微環腔的器件應用并提升器件性能。
報告人簡介:甘雪濤,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獲得者、陝西省科技新星。主要從事微納光子學、二維材料光譜學和光電子器件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發表SCI論文50餘篇,其中第一和通信作者論文25篇,包括1篇Nature Photonics、1篇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1篇Optica、2篇Nano Letters、1篇Laser Photonics Reviews、3篇ACS Photonics、3篇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特邀綜述論文2篇;授權美國發明專利2項,中國發明專利4項;撰寫兩本英文專著的各一章節。研究成果被Nature等期刊和科技媒體正面報道22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新型光場調控物理及應用”重大研究計劃的“培育項目”、“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各1項。在國際國内學術會議作邀請報告20餘次,擔任分會主席8次。兼任中國激光雜志社青年編委、《中國光學》青年編委、全國專業标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光學學會-光學全息與光信息處理專業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納米科技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