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光學
天基紅外遙感基準和空間基準源研究進展
浏覽次數:
主講人: 郝小鵬 研究員,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地點: beat365西464
時間: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15:00-17:00
主持 聯系人: 朱瑞 (Tel: 62750853)
主講人簡介: 郝小鵬研究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技術創新中心(紅外遙感定标與計量)主任,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首席計量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期從事紅外遙感輻射基準的機理、傳遞方法與關鍵技術的研究。主持和參與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科技部86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市場總局計量專項等十餘項科研攻關課題,發表論文10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5項。獲得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現任國際計量局溫度咨詢委員會氣候變化與環境工作組和世界氣象組織氣候與環境工作組的成員,擔任中國遙感應用協會熱紅外遙感專業委員會、中國遙感應用協會定标專業委員會、全國氣象專用計量器具計量技術委員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氣象水文海洋儀器分理事會等多個本領域重要學術組織的委員或理事。

航天紅外遙感技術在氣候研究、氣象預報、國土安全等獲取全球時空信息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溫度的精準定量,在航天紅外遙感定量參數中最為關鍵。本報告系統的介紹了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針對航天紅外遙感載荷實驗室和星上标準黑體在模拟空間環境下的亮度溫度溯源難題,建立了航天紅外遙感載荷亮度溫度計量标準,實現了航天紅外遙感亮度溫度溯源新體系,解決了我國航天紅外遙感載荷高精度溫度量值溯源難題。針對入軌後星上黑體亮度溫度無法核查的全球性難題,同時為解決氣候變化研究提出的空間紅外輻射測量0.1 K的不确定度的巨大挑戰,突破微型相變固定點在軌溫度校準和發射率在軌測量關鍵技術,實現在軌自校準的空間基準黑體,保證在軌應用量值長期有效,該技術在國際上将首次實現在業務遙感衛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