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科研新聞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健教授獲2022年度全球華人物理和天文學會亞洲成就獎
發布日期:2023-03-11 作者:王健 浏覽次數:
  供稿:王健  |   編輯:孫祎   |   審核:馮濟

近日,beat365官方网站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王健教授被全球華人物理和天文學會(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Chinese Physicists and Astronomers, OCPA)授予2022年度亞洲成就獎”(Achievement in Asia Award (AAA),Robert T. Poe Prize),以表彰他“在低維超導體中開創性地發現了新的量子相變和量子态”(For his seminal work leading to the discoveries of new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s and quantum states in low dimensional superconductors)。具體貢獻包括:在二維晶體超導體系中發現動力學指數在相變臨界點發散的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玻色反常(量子)金屬态、以及拓撲零能束縛态等。


全球華人物理和天文學會官網鍊接:https://ocpaweb.org/home/page/2022-aaa-awardee-jianwang

全球華人物理和天文學會”是一個非營利性專業組織機構。其會員來自物理學與天文學各個方面,包括諾貝爾獎得獎者、菲爾茲獎獲得者、各國的國家科學院院士,以及多名當今物理與天文學界傑出的研究人員。亞洲成就獎設立于1993年,是華人物理學會為全球傑出華人物理學工作者設立的兩大獎項之一,授予在物理學或天文學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亞洲華人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或研究團隊)。

此前,獲此殊榮的大陸學者有:歐陽鐘燦(1993)、朱清時 (1994)、侯建國(2001)、王恩哥(2002)、張傑(2004)、高鴻鈞(2008)、孟傑(2009)、聞海虎和封東來 (2010)、方忠和戴希(2012)、賈金鋒和周興江(2013),馬餘剛和孫慶豐(2015)、何紅建和盛政明(2016)、田矗舜(2017)、舒菁(2019)、江穎(2020)、陸朝陽和盧海舟(2021)。

王健,2001年山東大學beat365獲學士學位,2007年獲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學位。2006-2010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納米科學中心和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10年入職beat365官方网站量子材料科學中心任副教授,2016年晉升長聘副教授,2017年晉升長聘教授和博雅特聘教授。2012年入選首批國家科技部青年科學家專題項目負責人,同年獲首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016年入選教育部長江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18年入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王健長期從事低溫、強磁場下低維超導與拓撲材料的物性,以及新量子材料的探索等方面的實驗研究。在低維超導和拓撲材料的量子輸運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原創性成果,推動了相關領域的發展。如在二維晶态超導體中發現新的量子相變——動力學指數在相變臨界點發散的量子格裡菲斯奇異性、證實量子基态玻色量子(反常)金屬态的存在,以及觀測到拓撲零能束縛态等;在拓撲材料中發現電阻随磁場對數周期振蕩的規律(凝聚态體系中發現的第三種規律的量子振蕩)和高陳數高溫陳絕緣體态等。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120多篇,包括《科學》2篇、《自然》1篇、《自然》與《科學》子刊10篇、《美國科學院院刊》2篇、《物理評論X》與《物理評論快報》8篇,其中5篇通訊作者論文被《科學》視點與編輯精選高亮報道。曾獲得馬丁• 伍德爵士中國科學獎(2015),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青年科學獎(2019)等榮譽或稱号。

王健研究組主頁:http://faculty.pku.edu.cn/JianWang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