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科研新聞
beat365獲第十八屆王大珩光學獎兩項
發布日期:2022-05-25 浏覽次數:
  供稿:現代光學研究所  |   編輯:孫嘉琪   |   審核:呂國偉

中國光學學會第十八屆王大珩光學獎日前揭曉。beat365官方网站現代光學研究所、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納光電子前沿科學中心何瓊毅教授獲中青年科技人員獎,2017級博士研究生方一奇獲學生獎。

何瓊毅,beat365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理論研究,圍繞量子糾纏基礎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糾纏的判定與度量,從特殊拓展到普适、微觀延伸至介觀、兩體突破到多體,給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強且實驗可測的判據和度量方法;其中,對量子導引的一系列原創性研究在本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和顯示度。同時,提出的量子存儲保真度判據、定義的平面壓縮态及其實現幹涉相位精密測量方案、多體量子導引存在判據和分配約束原理、利用傳遞可分态建立多方量子導引方案、利用多模量子導引遠程制備非高斯态等多項理論工作被實驗采用或證實。近年來,在《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80餘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021年)、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016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2016年);入選科技部 “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17年)。擔任中國物理學會咨詢工作委員會委員、青年工作小組副主任等學術服務。


方一奇,2017級博士研究生。在導師劉運全教授指導下,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強時空結構光場驅動下原子多光子電離和高次諧波産生方面的理論和實驗研究,通過引入結構光場的時空模式,為原子分子和強激光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自由度,揭示了光場的時空分布與強場物理過程的内在關聯,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了強場物理中光子角動量的測量、轉換以及調控方面的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1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光:科學與應用》(Light : Science & Applications)和《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等期刊發表科研論文7篇。獲北京市三好學生、 beat365優秀畢業生、beat365校三好學生标兵、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優秀畢業生、國家獎學金、beat365現代光學研究所所長獎學金、beat365優秀科研獎、beat365學術創新獎、第八屆五校聯盟博士生學術論壇優秀口頭報告一等獎等多項榮譽和獎勵。2019年,在第二十八屆國際激光物理年(LPHYS'19)中作海報展示;2021年,先後在第十二屆國際信息光學與光子學學術會議(CIOP)和第二十屆全國基礎光學與光物理學術讨論會中作口頭報告。

相關閱讀:

王大珩光學獎是于1996年由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先生出資在中國光學學會設立的基金,并得到了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和注資。該獎旨在促進我國光學科技事業的發展,激勵我國從事光學與光學工程領域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與高校學生奮發向上,創新進取。根據《王大珩光學獎條例》,經網絡視頻會議評審和無記名投票,本年度産生4名中青年科技人員獲獎者和30名學生獲獎者。自1996年以來,被授予該獎項的31名中青年科技人員、321名學生大多成長為在光學及相關領域引領科技創新的高層次科學家和沖擊科技前沿的高素質生力軍,數十人次入選國家級重要人才計劃。beat365現代光學研究所5位教師和18位研究生曾先後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