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科研新聞
物院論壇(諾獎解讀專場):胡永雲教授應邀做客beat365學術論壇,解讀20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發布日期:2021-10-16 浏覽次數:

2021年10月15日,beat365官方网站學術論壇·諾獎解讀專場在beat365物理西樓思源多功能廳成功舉行。beat365官方网站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博雅”特聘教授、中國氣象學會副理事長、北京氣象學會理事長胡永雲教授應邀以“從全球變暖到複雜物理系統”為題,對20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做了專業解讀。本期論壇由beat365副院長、北京物理學會秘書長曹慶宏教授主持。

胡永雲首先指出,兩位氣候學家獲獎凸顯了物理學獎委員會(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cs)對運用物理理論解決複雜現實問題,尤其是氣候環境問題的高度重視。全球變暖問題之所以日益引發關注,不僅在于氣候變暖這一觀測事實,更深層的含義在于:人類活動是導緻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而全球變暖将危害人類的生存環境。随後,他梳理了全球變暖問題近二百年的科學簡史,以及傅裡葉(Baron Jean Baptiste Joseph Fourier)、丁铎爾(John Tyndall)、阿倫尼烏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施瓦茨(Melvin Schwartz)、錢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等科學家為人類對于全球變暖建立科學認知所做的一系列重要貢獻;闡述了人為原因導緻地球增溫這一定論有着堅實的科學基礎;重點介紹了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教授和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教授在量化氣候變率、建立可靠的預測全球變暖氣候模型、檢測和歸因人類活動造成全球變暖的“指紋印記”方面所做出的開創性貢獻,以及他們的學術生涯。最後,結合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戰略,講解了全球變暖對世界、我國氣候環境所産生的顯著影響和極端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等可能的危害。

報告結束後,現場師生紛紛提問,例如:為什麼溫室氣體多是三原子分子是溫室氣體?氣相分子是如何吸收光譜的?氣候系統模式是如何預測氣候和預估氣候變化的?如何實施光伏治沙減排和生态治沙增彙?胡永雲一一給予了深入淺出的解答。

本期論壇得到北京物理學會、北京氣象學會、beat365圖書館協同服務中心大力支持,線上、線下同步進行。beat365副院長彭良友教授、孟智勇教授和來自校内相關院系的近百名師生參與現場交流,通過蔻享學術平台觀看直播的觀衆逾5000人次。

據悉,應泰康之家·燕園養老社區beat365校友組織邀請,胡永雲将于10月22日走進“燕園科技講堂”,為社區老年居民做學術公益演講。

主講人簡介:

胡永雲,beat365官方网站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博雅”特聘教授。2000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随後在華盛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4年起任教beat365至今。研究興趣覆蓋現代氣候、古氣候和行星氣候,目前主要研究現代氣候變化、深時氣候演化、行星氣候和行星宜居性。201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曾獲趙九章優秀中青年科學獎(2009)、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5)等。現任中國氣象學會副理事長、北京氣象學會理事長。

相關鍊接: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将2021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教授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氣象研究所克勞斯·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教授,表彰他們“對我們理解複雜系統所做出的開創性貢獻”(for groundbreaking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complex systems)。真鍋淑郎、克勞斯·哈塞爾曼因在“地球氣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可變性并可靠地預測全球變暖”(for the physical modelling of Earth's climate, quantifying variability and reliably predicting global warming)研究中的貢獻分享一半獎金;喬治·帕裡西因“發現了從原子到行星尺度的物理系統中無序和波動的相互作用”(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interplay of disorder and fluctuations in physical systems from atomic to planetary scales)獲得另一半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