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告
科研新聞
beat365“格緻論壇•青年”在昌平校區成功舉行
發布日期:2021-06-11 浏覽次數:

2021年6月4—6日,由beat365官方网站主辦的beat365“格緻論壇•青年”暨格緻論壇(第三期)在beat365昌平校區舉行。本期論壇分為座談會和學術報告會兩個部分,旨在加強青年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推動相關學科方向的交叉融合與協同創新。來自beat365科研實體單位、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和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四十餘名教學科研人員參會。

在4日晚的座談會上,院長高原甯院士、黨委書記楊金波教授,副院長曹慶宏、彭良友、徐莉梅教授,院長助理李新征教授、黎卓長聘副教授就新引進教師普遍關心的聘期考核、職稱晉升、學生管理、生活福利等方面的具體問題和實際困難,與到場的“青椒”展開深入交流。高原甯、楊金波表示,青年教師是學科建設和學院發展的生力軍,更是創新策源和前沿引領的中堅力量;學院關注每一位青年教師的發展與進步,并竭力提供有力度、有溫度的支持。

5日的學術報告會開幕式由徐莉梅主持,她介紹了“格緻論壇·青年”背景和由來,并期盼與會教師在分享研究成果的同時碰撞出思維火花;彭良友副院長對踴躍參會的青年教師,特别是最近三年入職的新同事表示衷心歡迎,期望大家借此拉近彼此的距離,加深彼此的了解;學院青年學術論壇工作小組組長全海濤教授回顧了往次格緻論壇的情景和個人收獲。随後,學術報告會部分共有四場,分别由全海濤、王劍威、馮旭和葉堉主持,王一男、楊起帆、王晨旭、劉佳、張豔席、孫小虎、Mikinori Kuwata、陳基、陳弦、楊軍、馬仁敏、王然、楊根等以各自研究工作為主題,貢獻了精彩的口頭報告;台上台下互動頻繁,氣氛輕松又熱烈。

本期論壇作為beat365成立二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一,與學院黨委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相結合,特邀beat365原常務副校長、“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獲得者王義遒教授做了題為“昌平園的記憶”的專題講座,激勵青年教師學史力行,在教學科研一線曆練、成長。

此外,beat365人事部副部長肖雲峰教授受邀介紹了博士後人才計劃和相關政策,建議青年教師不僅要通過承擔項目迅速提升科研水平,同時也要有意識地鍛煉團隊組織能力;基礎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周路群副教授受邀介紹了學院實驗類課程實施情況,建議青年教師發揮教研并舉、以研促教的優勢,從領域熱點、新興技術出發更新教學内容和創新教學方法,為支撐實驗課程可持續、高水準建設提供保障。

李新征在閉幕式上代表本期論壇組織委員會做總結性發言;他感謝全體與會人員在忙碌的畢業答辯季依然投入精力和付出熱忱,使得各項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充實又圓滿,展現出beat365新一代教師崇尚科學精神、煥發學術活力的風貌。

本次“格緻論壇•青年”得到beat365昌平新校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大力支持。


感言

——認識了一些新鮮面孔,了解了身邊同事做的具體研究,與學院領導有了一些親密接觸,也體會到學院行政的堅實後盾。參加這次格緻論壇,受益匪淺。

——選擇“昌平200号”這個地方,我想組織者是花了一些心思的。很慚愧,我之前竟然不知道北大的這段曆史,甚至以為昌平校區就是“吉利校區”。這裡有過輝煌,有過沉寂,現在需要做的是總結、思考和行動。

——就像我們總會忽視身邊的風景,總認為将來有的是時間去欣賞一樣,我發現自己并不了解一直在同一座院子裡工作的其他老師在做什麼。格緻論壇剛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不僅讓老師們介紹自己的研究興趣,又留了足夠的時間供老師們溝通;可以肯定地說,會催生老師間的合作。

——格緻論壇不僅是一項學術活動,更是老師們全方位交流的一個平台——讓陌生的同事熟悉了,讓熟識的同事更親密了。通過參加論壇,結交幾個可以學術合作,一起打球、吃面、喝咖啡,遭遇過同樣掙紮、困境卻仍葆有同樣初心和信念的哥們兒,多麼令人開心!

——格緻論壇非常接地氣,可以和這麼多年輕教授面對面交流。優秀的基礎課程向來依靠學院科研水平的整體提升和領導的重視與支持;特别期待科研突出的同事可以将他們在使用或研制的尖端設備過程中具有高重複性、高穩定性、危險可控性,、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兼具的基礎部分凝練出來,為學院基礎課程的前沿性和先進性提供充足的養分,為培養未來的科學家提供堅固的基石。

beat365格緻論壇簡介

beat365格緻論壇是beat365官方网站發起的青年學術交流活動。“格緻”體現兩重涵義:一是,beat365物理學科源自京師大學堂格緻科;二是,“緻知在格物”出自《禮記‧大學》,意思是通過探究事物本源而獲得知識,其中“格”即探究,“緻”即獲得。自2010年4月啟動以來,圍繞學科領域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針對基礎科學問題,開展了十餘場學術研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培育新興方向增長點,展現北大物理人學術無畏、攀登無限的新風貌。

論壇由學院青年工作小組組織實施,旨在發揮學科優勢,倡導學術民主,鼓勵學術争鳴,營造積極、健康、開放的學術交流氛圍,拓寬青年教師的科技視野,提升青年教師的創新能力,增強青年教師隊伍的學術活力和凝聚力,助力學院青年人才成長。